每個喜歡旅行的人心中應(yīng)該都有幾個有生之年一定要去的地方,自從我2013年一個人去了墨西哥旅行之后,秘魯就成了我旅行心愿清單里排在首位的國家,一直很想去秘魯看看印加帝國留下的文明遺跡。終于在今年生日之前,和小家長一起去到了秘魯,這也是迄今為止我去過的最遠的一個國家。用一次遠行,去尋找印加帝國的前世今生,到達我心中的那個天空之城。
行程安排:
Day 1:上午到達庫斯科。下午庫斯科古城:武器廣場(Plaza de Armas)、耶穌會教堂(La Compania de Jesus Church)、庫斯科大教堂(Cuzco Cathedral)、印加古墻和十二邊形印加石(Piedra de los 12 Angulos)、薩克塞瓦曼 Sacsayhuaman(除馬丘比丘外最大,也是最壯觀的印加遺址)、圣克里斯托瓦爾教堂(Iglesia de San Cristobal)俯瞰庫斯科城景日落。住庫斯科。
Day 2:包車游印加圣谷:欽切羅小鎮(zhèn)(Chinchero)、莫雷梯田遺址(Sítio Arqueológico de Moray)、馬拉斯鹽田(Salinas de Maras)、歐雁臺遺址(Parque Arqueológico de Ollantaytambo)最后到達歐燕臺火車站坐火車去溫泉鎮(zhèn)。住溫泉鎮(zhèn)。
Day 3:馬丘比丘遺址(微博中搜索“馬丘比丘”,有詳細游記),下午坐火車返回庫斯科。住庫斯科。
Day 4:上午太陽神殿、馬丘比丘博物館、印加博物館。下午皮薩克遺址(Parque Arqueológico de Pisac)、皮薩克市場。住庫斯科
Day 5:離開庫斯科飛往利馬。
庫斯科:印加帝國的心臟
秘魯之旅的第一站是南部古城庫斯科,很多人因為世界七大奇跡馬丘比丘來到這里,確實在很大程度上庫斯科是前往馬丘比丘的門戶,不過我們來庫斯科更是因為這座深藏在安第斯山中的古城曾是印加帝國的中心,對于崇拜太陽神的古印加人而言,庫斯科就是世界的中心,也是他們的宇宙觀中心。
庫斯科城的中心是武器廣場(Plaza de Armas),在印加帝國興盛的時期,這里經(jīng)常會舉行宗教祭祀活動,后來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并沒有將它毀掉,而是在這里建起了教堂和石拱廊?,F(xiàn)在武器廣場就相當于人民廣場一樣,是當?shù)厝似匠P蓍e聚集的地方,廣場四周有各種旅行社、飯店、商店和紀念品店,白天晚上都灰常熱鬧。


和其它城市的武器廣場一樣,庫斯科武器廣場也少不了小噴泉,噴泉頂部是一座金燦燦的印第安人全身雕塑,此外廣場常年高掛著兩面旗幟,紅白相間的一面是秘魯國旗,而彩色的一面代表著塔萬廷蘇由,即古老的印加帝國,將這里作為探索印加帝國文明的起點再合適不過了。


廣場周圍有不少教堂,其中最重要的一座就是‘庫斯科大教堂’,這座教堂是在1550年西班牙殖民期間建造的,是當時殖民統(tǒng)治者向當?shù)厝诵麚P天主教信仰的最典型例子。

‘庫斯科大教堂’融合了西班牙的文藝復(fù)興建筑風(fēng)格與印第安人的石雕藝術(shù),用了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才完工?,F(xiàn)在里面保存著宗教相關(guān)的藝術(shù)品,還收藏有魯本斯等著名藝術(shù)家的作品,里面是不能拍照的哦~~


庫斯科大教堂左右兩邊分別是‘耶穌瑪麗亞教堂’和‘艾爾·特諾夫教堂’,廣場東側(cè)則是‘耶穌會教堂’?!d會教堂’是殖民時期西班牙人在印加帝國最后一位皇帝Huayna Capac的皇宮遺址上建起來的,這座教堂曾經(jīng)在1650年的地震中損毀,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教堂是1668年重新翻修的,兩座大鐘樓和巴洛克式的外墻很醒目。

教堂內(nèi)部也是雕刻精美的巴洛克式風(fēng)格,相比庫斯科其它幾座教堂來說,這座是比較華麗的了。一層不能拍照,二層可以,里面收藏著不少值得一看的藝術(shù)品,還可以爬上木樓梯到三樓俯瞰武器廣場。


逛到中午在‘耶穌會教堂’附近不遠的Plaza Café吃了個午餐,廣場四周類似這樣的小餐館很多,我們吃的這家view不錯,很推薦。


點了可頌和沙拉簡餐,一邊看武器廣場的人來人往一邊吃午餐灰常愜意。我們運氣挺不錯的,來庫斯科的第一天就是大晴天,心里默默祈禱去馬丘比丘的時候也能有這樣的好天氣。


吃完午飯繼續(xù)在廣場周邊散步,廣場周圍都是密密麻麻的紅頂房屋,整個庫斯科城是圍繞武器廣場延伸開的。

廣場周圍很多建筑都是在以前印加帝國時期建筑基礎(chǔ)上修建的,西班牙和印加兩種建筑風(fēng)格融合,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古印加文明的痕跡。


馬丘比丘遺跡為庫斯科這座古城帶來了不少游客,在武器廣場上可以見到不少做游客生意的當?shù)厝?。有穿著牧民服飾希望讓游客抱著小羊駝拍照的,一般都要給錢,1-2塊秘魯錢,不貴。



9月29日當天不知道碰到了什么節(jié)慶,很多人盛裝在街道上載歌載舞,非常熱鬧。


游行隊伍里可以見到各種各樣的秘魯傳統(tǒng)服飾,都灰常好看。


不知道是國外節(jié)日多還是我運氣比較好,出去旅行經(jīng)常能碰到這樣的節(jié)慶游行,真的炒雞有意思,看游行也是感受當?shù)匚幕芎玫囊粋€方式哈哈哈……


離開人群去小巷子里繼續(xù)尋找印加文明痕跡。漫步庫斯科,會在不經(jīng)意間發(fā)現(xiàn)印加帝國曾經(jīng)的印記,與印加文明的前世今生不期而遇。來庫斯科一定要去打卡印加古墻和十二邊形印加石,在有名的Hatunrumiyoc街,也被稱為古墻街。


我們在古墻前見到了COS印加皇帝的當?shù)厝?,拍完照記得也要給點錢,謀生不易。

右邊這塊就是十二邊印加石,正如其名,有十二個邊角,是現(xiàn)存下來最多邊角的一塊印加大石。它從側(cè)面反映了當時印加人石頭建造技術(shù)的精湛,看起來毫無規(guī)律的石頭可以嚴絲合縫組合在一起,并且經(jīng)歷幾次大地震都不倒,即使放到現(xiàn)在來看都是非常厲害的。

繼續(xù)逛到‘圣多明戈教堂’,這座教堂也是殖民時期在庫斯科太陽神殿的基礎(chǔ)上改造增建而成的修道會堂。


教堂地基還是原來的印加石,雖然現(xiàn)在看起來比較破舊,但在印加帝國時期,這座曾經(jīng)的太陽神殿對于信奉太陽神的印加人來是最神圣的地方。

走進教堂里面有一個庭院,當年這里因為擺滿各種黃金雕塑而被稱作金色庭院,原先的太陽神殿連墻上都鑲嵌著金箔,后來被西班牙人全部剝下來了。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教堂是西班牙的風(fēng)格,庭院四周是西班牙式的拱廊。教堂內(nèi)部不能拍照,不過庭院可以拍。

教堂的露臺也可以拍照,右邊這張就是嚴絲密縫的印加石。


我們住的酒店附近還有個Kusicancha遺址,和太陽神殿就隔著一條街道。

這里曾經(jīng)是印加古城住宅區(qū),現(xiàn)在已是一片廢墟,旁邊有座小博物館。


逛完古城回酒店休息。庫斯科幾家有特色的酒店基本上都是西班牙殖民風(fēng)格的老建筑,一般都是兩層當中有個大院子,兩層都有漂亮的拱門,格局和北京的四合院差不多。我們住的‘Novotel Cusco’(諾富特庫斯科酒店)是400多年歷史的西班牙殖民建筑改造而成的,酒店距離廣場和大教堂只有3個街區(qū),出行很方便。

這座拱廊式的老建筑很有西班牙的趕腳,一層是大堂和中庭餐廳,整體氛圍很復(fù)古雅致,庭院中間還有鮮花噴泉,格調(diào)很不錯。原本露天的中庭頂上加了玻璃屋頂,太陽照下來很舒服,白天在這里喝個免費古柯茶曬曬太陽炒雞愜意,拍照也狠好看!


400年的老建筑里到處都彌漫著歷史的氣息,樓梯處還擺放了不少古文物。

二層主要是客房,在回廊上可以俯瞰中庭院子,陽光下的院子很美。

走在帶拱門的長廊里有種穿越西班牙的趕腳,角角落落也都很適合拍照。



墻壁上還有一些繪畫,都是與印加帝國和西班牙殖民歷史相關(guān)的。


我們訂的是二層的高級房,房間是簡約雅致的風(fēng)格,住起來很舒服。標準房貌似在旁邊新建出來的裙樓,所以推薦大家訂高級間,更有住在老建筑里的趕腳。


在酒店休息了我們?nèi)ァ_克塞瓦曼遺址’看日落,這里是除馬丘比丘外最大、也是最壯觀的印加遺址。


在山頂上俯瞰庫斯科,這座承載了印加帝國歷史的古城在夕陽下顯得有些落寞,任何文明的消亡都是一種遺憾,好在印加文明如今仍然有跡可循。


薩克塞瓦曼遺址曾經(jīng)是舉行太陽祭的地方,也是印加王的行宮,據(jù)說主堡是15世紀70年代開始動工修建的,持續(xù)了50多年,直到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之前還沒完全竣工……現(xiàn)在遺址上還可以見到巨石壘起的古城廢墟,每一塊巨石都有上噸重,這么大規(guī)模的城墻是如何建造的至今都是一個未解之謎。

下山可以順路去看一下圣克里斯托瓦爾教堂,遠眺武器廣場的藍光夜景,此時的武器廣場散發(fā)著金光,非常美。


這天晚餐在當?shù)睾芑鸬摹甅eson de Don Tomas’餐廳用餐,吃傳統(tǒng)秘魯菜。這家店從裝飾和到氛圍都很有秘魯風(fēng)情,就餐期間還有傳統(tǒng)的表演。


餐廳在設(shè)計上用了印加石和在庫斯科到處都可以見到的“醫(yī)圣”,也叫“TUMI”的元素。


點了秘魯特色的印加可樂和黑玉米汁,都是秘魯傳統(tǒng)飲料,可樂是黃色的,玉米汁是莓果的顏色,口感蠻特別的。

來他家必點的秘魯國菜叫檸檬汁腌生魚(Ceviche),關(guān)于這道菜的起源眾說紛紜,有說是從2000年前原住民處理生魚的傳統(tǒng)流傳下來的,不過歷史學(xué)家倒是認為是西班牙殖民者把這道菜帶進南美的,不管起源是什么,這道菜是秘魯國民菜就對了!秘魯甚至給這道菜定了個節(jié)日,每年6月28日指定為 Ceviche 紀念日哈哈哈……

當?shù)靥厣目倦嗍螅≧oast Guinea Pig,在西班牙語叫Cuy),擺盤很cute,還戴了個彩色的小帽子,不過有點略殘忍…

吃完飯回到酒店,傍晚的諾富特庫斯科酒店藍得灰常夢幻!


晚上酒店里不僅有彈豎琴的當?shù)厝?,還有秘魯婦女在庭院里售賣自己的手工藝品,酒店的禮賓和每位回來的客人親切打招呼:“歡迎回家”,真的是家充滿溫情的酒店,下次如果有機會再來庫斯科還會住這家!

印加圣谷:散落在山谷里的印加文明
秘魯之旅的第二站是印加圣谷。印加圣谷是安第斯山脈中烏魯班巴河長達100多公里的雪山環(huán)繞的河谷地帶,它坐落在馬丘比丘和庫斯科之間,因烏魯班巴河被視為圣河,所以這個河谷也被稱為圣谷。這里是印加帝國時期印加人在安第斯山谷的主要聚居地,這里散落著印加帝國遺留的宮殿與城堡古跡
第二天一早7點半我們從酒店出發(fā),包了輛車一路邊走邊看。這天的行程依次是:
欽切羅小鎮(zhèn)(Chinchero)
莫雷梯田遺址(Sítio Arqueológico de Moray)
馬拉斯鹽田(Salinas de Maras)
歐雁臺遺址(Parque Arqueológico de Ollantaytambo)
最后到達歐燕臺火車站然后坐火車去溫泉鎮(zhèn),也就是馬丘比丘所在小鎮(zhèn)。從庫斯科出來一路上風(fēng)景不斷變換,快到達欽切羅小鎮(zhèn)的時候可以看到零星的村落和拼圖一樣的農(nóng)田。

一路還可以看到云霧繚繞的雪山。


我們首先到達印加圣谷中的‘欽切羅遺址’,這里曾經(jīng)是印加王行宮所在處,可以看到原來的行宮石墻遺址上已經(jīng)建造了白色的天主教堂、鐘樓和十字架,這些都是小鎮(zhèn)被西班牙殖民的痕跡。


遺址上還可以見到大片的梯田和印加石墻,雖然已經(jīng)沒有了當初的樣子,但一眼就能認出是印加建筑。


欽切羅遺址離小鎮(zhèn)很近,所以很多當?shù)厝藖磉@里設(shè)攤賣東西。


當?shù)厝速u的都是一些很接地氣的小吃,有秘魯特色的大玉米。

還有各種手工藝品,價格不錯,比庫斯科便宜,如果想買紀念品更推薦在這里買。


欽切羅還有個市集,在這里可以看到當?shù)厝耸窃趺纯棽嫉?。欽切羅被稱為秘魯?shù)摹熬幙椫肌?,古法染織作坊遠近聞名。


在這里可以看當?shù)貗D女用羊駝毛手工編織花布。


這里編織用的都是羊駝毛,染色至今用的都是最原始的方法,添加植物、礦物質(zhì)之類的,都是自然的顏色。

在市集還可以看到豚鼠,豚鼠是當?shù)刂饕娜馐硜碓粗?,在當?shù)仞B(yǎng)豚鼠和我們養(yǎng)雞養(yǎng)鴨是差不多的。


還可以喂草泥馬哈哈哈……羊駝也是當?shù)刂匾奈镔Y來源,編織用的毛線都是羊駝身上來的。


還順便擼個了貓……秘魯貓原來和中華田園貓長得差不多??!

離開欽切羅小鎮(zhèn),下一站是‘莫雷梯田遺址’,這里是印加帝國的“糧倉”,3600米的海拔的地方盛產(chǎn)各種莖塊作物和雜交作物,圓形下沉式的梯田和我們認知中的梯田很不一樣。


夏天來的話看到的梯田是綠色的,秋天來就是一片光禿禿。形狀比較整齊的梯田是修復(fù)過后的樣子,比較原始的是下面這張照片這樣的,有些地方石圍欄已經(jīng)塌損了。

還有一些較淺的梯田,從高處看下去也很壯觀。


接下來到達的是我個人比較期待的一站‘馬拉斯鹽田’,這座鹽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鹽田之一,也是印加帝國的遺址,現(xiàn)在還在使用。在山坡上眺望全景,鹽田是分布在一個峽谷中的,從遠處看是一片白色的山坡。


離近看,原來這些鹽田是像梯田一樣的蒸發(fā)池組成的,半座山都是鹽田


據(jù)統(tǒng)計這片鹽田一共有3000多個鹽池,由于每一塊鹽池的位置不同,所含礦物質(zhì)不同,鹽的顏色也不相同,米白色、淺紅色和紅棕色漸變,灰常好看。


這一塊塊彩色格子簡直就是天然的眼影盤有木有,真正的大地色眼影盤!


鹽田附近有一些小鋪子,當?shù)厝嗽谶@里賣鹽和一些紀念品和特產(chǎn)。

最后我們來到‘歐雁臺遺址’,這里是印加帝國一處重要的軍事要塞遺址,當時西班牙殖民者入侵的時候印加人曾經(jīng)在這里用弓箭、長矛、石塊成功抵擋西班牙軍隊的進攻。



現(xiàn)在這里還遺留著印加石堆砌的門和防御設(shè)施。


歐雁臺要塞上還有梯田,平臺頂部建有城堡和用于宗教活動的廟宇,對面的山腰上的建筑則是糧倉,建在山上空氣流通比較好,易于糧食的保存。不得不感嘆下古人的建造技術(shù),在山上用石頭建造要塞怕不是比登天還難……歐雁臺、馬丘比丘,以及我們的萬里長城都是人類的奇跡啊!



這幾塊最有代表性的巨石是未完成的太陽神殿,這么大的石頭不知道當時是怎樣運上山的,也太神奇了。

我們在庫斯科的最后一天去了‘皮薩克遺址’,這樣一來,我們的印加圣谷就很完美了,去往皮薩克路上經(jīng)過的一個印加圣谷觀景臺,可以俯瞰山谷小鎮(zhèn)和綿延的田野。

沿途經(jīng)過的‘普卡普卡拉遺址’,由巨大石頭建造的要塞,這里見證西班牙人與印加人的激戰(zhàn)。

最后到達‘皮薩克遺址’,這片遺址也是當時印加帝國的一處要塞,遺址分為農(nóng)業(yè)、居住和宗教三部分。

皮薩克的特點是峽谷里的梯田,占據(jù)了半個山坡,非常壯觀。



梯田山坡上還有一些小遺址,也是當時農(nóng)業(yè)相關(guān)的建筑。


皮薩克最大的遺址是在山頂上,是一群用石頭堆砌的堡壘建筑群,歷史上曾經(jīng)在這里發(fā)生過激戰(zhàn)。

站在皮薩克遺址高處眺望印加圣谷,一路上的風(fēng)景和遺跡歷歷在目。這次的秘魯之行是一次文明拾遺之旅,神奇的印加帝國、在歷史長河中沒落的印加文化,都在旅途中變得逐漸清晰,這也是旅行的一種意義。雖然心愿清單上的秘魯天空之城終于打卡完成了,但我并沒有把它從清單上劃掉,有機會一定再來重走一次印加文明之間路!

圖文原創(chuàng):@J調(diào)de華麗,盜圖必究
環(huán)球旅行博主、生活方式自媒體
關(guān)注旅行|攝影|美食|酒店|美店,以及一切有美感的生活方式資訊
微博:J調(diào)de華麗,微信公眾號:jiajiatravel
聯(lián)系方式:jiajia1125@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