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這次旅行之前,已經(jīng)來過香港五次了,五次到訪香港,五次匆匆而別,每次除了買買買,就是短暫轉機途中的放風。超快速的簽注辦理,持第三國簽證與機票免簽注出關的政策,加之單程24分鐘機場快軌的迅速,使得香港之行在任何時候都非常便利。但是,正是由于這份便利,造就了這份匆匆,總是想著下次還有機會,沒有真正好好欣賞一下這座城市,于是乎,我來了,第六次到訪香港。
與之前所有的行程均不同的是,這是第一次在冬季到達,雖有所準備,還是被寒冷的天氣殺了個措手不及,但這份寒意并不能吹熄火熱的心。到賓館,存行李,連酒店的穿梭BUS都等不及,就踏步出門,走向第一站,第一站香港。
銅鑼灣,銅鑼環(huán)
這個標題,來源于對香港人的口音傻傻分不清。無論是陳浩南、山雞等古惑仔的故事,還是崇光百貨、時代廣場等購物場所,相信大家對這里都不會陌生。很難得的沒有直奔商場,而是漫無目的的走著,看著,記錄著,陌生又熟悉的街角。


十字路口的紅綠燈,也算是一個風景線了,繁忙的街頭總有他的存在,一道交割線,分開兩邊。

路邊的小廣告,全世界都一樣,無處不在。

有了電子地圖之后,很少有人再注意指示牌,但是它們?nèi)栽谶@里,指向著固定的方向。

還有站牌,等著歸人,或是過客。

當然,作為香港的主要商業(yè)及娛樂場所集中地之一,亦是全世界租金最貴的地段之一,怎么能少得了商場和人群?



西環(huán)泳棚,承前啟后的角落
這是我在HK一直想去的地方,泳棚,一個因為小清新照片而聲名大噪的地方,也是一個記錄著香港時代變遷的地方。60年代,泳棚逐漸被拆,而在88年,西環(huán)泳棚重開,成為香港市區(qū)現(xiàn)存唯一泳棚。曾經(jīng)想著到底選擇什么來代表傳統(tǒng)的香港,覺得被拍爛了的筒子樓已經(jīng)沒有新意,而泳棚,正好成了新的選擇。在堅尼地城站,感覺尋覓不得,忽然轉進一個小鐵門,又豁然開朗了。


最佳拍照的位置,已經(jīng)擠滿了打卡的人群,妹子們都在寒風中穿著短裙,看來,愛美之心是令人敬畏的。擠著人群隨手拍了幾張,也算是完成了又一個心愿了。


往前走一點,是一個觀景臺,雖然佛系的不愿排隊去擠,能在觀景臺吹吹風,看看海,也是非常愜意。



走之前,不得不啰嗦一句,雖然是泳棚,但是海水湍急,又沒有救生衣,拍照還可以,游泳還是去更安全一些的地方吧!
追逐完光,還在猶豫去哪里拍攝香港的夜,本來打算去維多利亞港的,奈何已經(jīng)去過兩次,想選一個不一樣的地方,于是,來到了中環(huán),這個香港的政治及商業(yè)中心。
沒有刻意地找尋中環(huán)的地標,比如怡和大廈或是中銀大廈,依舊是沒有目的的隨心而走,抬頭拍攝,感受香港繁華的夜。








偶爾路過某個街頭,街角的酒吧或是美食,也是高樓大廈下的另一個點綴,悠閑而愜意。

三言兩語,道不盡所想所悟,城市旅行與自然旅行本就不同,是時候抬出一個很流行的稱謂,叫:“陸潛者”,潛得越深,發(fā)現(xiàn)越多,即便是熟悉的地方,目的不同,心態(tài)也就不同。每一座城市,不生活一段時間,總歸是走馬觀花,然后,又留一點點遺憾,等待著下次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
By 夏夏夏
02/08/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