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明明是個歐洲國家,但記者發(fā)現,他們的飲食習慣似乎更接近東方。
比如說,棒子面糕是當地的代表主食;相對于濃膩的奶油湯,當地人更愛喝清湯,有時還往里加點細面條,就更像中國的掛面湯了;有種用白菜葉子卷肉餡的食品,特別像中國的春卷;還有肉皮凍、炒雜碎、紅燒肉等等,讓初來乍到的中國人勾起無限的思鄉(xiāng)情。
羅馬尼亞周邊國家的飲食大多比較粗放,菜肴制作甚為簡單。但羅馬尼亞人不同,煎炒炸烤,種種烹飪“細活兒”他們都會。而且他們還很重視調味品,在燒菜時就放鹽和胡椒粉,生蔥、大蒜、辣椒等等也常用。從講究酒水與菜肴搭配這方面,他們的認真勁絕不亞于法國人和意大利人。
究其原因,應該和羅馬尼亞民族的歷史有關。羅馬尼亞人中大多數為拉丁族裔,和法國人血緣相近,在語言、文化等各方面都接近法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飲食上也不例外。中世紀,羅馬尼亞境內幾個大公國都喜歡派人去巴黎的宮廷“取經”。
另外,羅馬尼亞在中世紀后期,處于基督教世界抗擊奧斯曼土耳其的最前線。長期的戰(zhàn)爭和文化融合,令這里的飲食習慣摻雜了很多由土耳其人帶來的東方特色,如喜歡酸、喜歡烤制食品等,對調味品的講究也不例外。
作家米哈伊爾?伊薩多維亞努曾說:“羅馬尼亞地主老財的餐桌上,永遠少不了美味的酸湯!庇幸徊坷想娪啊稁尩娜恕,片中主人公曾憧憬“將來的美好生活”,第一條便是“每天回家老婆把酸湯做好,每頓午飯都能喝上它”,可見酸湯在羅馬尼亞人心目中,是何等的美味。
不過由于生活節(jié)奏加快,西方的快餐食品現在越來越流行。許多美食家對此痛心疾首。羅馬尼亞廣播電臺就曾說過,如今只能在農村吃到原汁原味的酸湯和大雜燴了。
春節(jié)“黃金周”即將到來,還沒想好怎樣度過這難得的假期嗎?就讓我來告訴你09年最流行、最火爆的旅游路線... |
全國鐵路春運方案出臺后,預計發(fā)送旅客同比增長8%。針對明年春運客流可能嚴重疊加的可能性,鐵路部門將安排319對臨客列車……... |
|||
農歷乙丑年春節(jié),是北京奧運會舉行后的第一個春節(jié),也是金融危機裹挾著寒氣撲面而來的一個春節(jié)。這個春節(jié)對國人來說有不同意義... |
冬天來了,不要寒冷要陽光,不看大雪看海灘,在這個冬日同樣能夠享受到陽光帶來的樂趣與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