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昨日清晨5時40分,什剎海廣化寺向市民舍粥。到當(dāng)天早晨9時,1.8噸臘八粥分發(fā)一空,3200余人品嘗到這充滿“年味兒”的美食。據(jù)參與制作的居士介紹,今年的粥添加了南瓜和紅薯,更香甜。
熬粥 大爺大媽提前一夜幫忙
1月2日晚7時30分,居士王阿姨和七八位穿白大褂的大爺大媽圍在廣化寺廚房的條案邊,將栗子切成丁,把白薯、南瓜切塊。近50余平米的廚房地下堆滿成袋的大米、江米、蓮子等原料。貼廚房北墻根兩口直徑1.2米的大鍋內(nèi),臘八粥已熬得滾開。不斷有居士出出進進,吆喝著“讓路”。
居士王阿姨說,她年年來寺里幫熬粥。他們是自發(fā)來幫忙的!鞍疽诲佒嘤2小時左右,熬好就倒進保溫桶。兩口鍋不停熬,得熬一夜!蓖醢⒁陶f。
舍粥 吃粥者不乏“80后”青年
昨天凌晨3時,已有市民等在寺外。5時30分,負責(zé)廚房工作的居士李阿姨在齋堂的佛像前點燃三炷香,堂內(nèi)香氣彌漫。
5時40分,寺里的師父和早就排隊等在齋堂門口的20余人一起進入齋堂。怡學(xué)大和尚為前來用粥的人們講解“臘八粥”的由來,并祝福大家。首批香客中,有中老年也有“80后”。
齋堂西頭地上擺著10余只保溫桶,忙活了一宿的居士和僧人把粥提到香客面前!爸喑淼孟耧垺!币粋打扮靚麗的姑娘對身邊的小伙說。“不夠還能回碗。”小伙說。還有香客拿出飯盒,請求裝一點帶給家人。
李阿姨介紹,寺里的粥用料包括豇豆等4種豆,大米、江米等5種米,還有核桃、棗等,近20種料!敖衲赀加了南瓜和紅薯增加甜味!彼f,一鍋粥能供200人吃,今年共熬16鍋,總量1.8噸,供3200余人食用。
- 名詞解釋
臘八節(jié):古稱“臘日”,俗稱“臘八節(jié)”。從先秦起,臘八節(jié)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臘八也是佛教節(jié)日。中國人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始于宋代。每逢臘八,不論朝廷、官府、寺院還是百姓都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fēng)俗更盛。在宮廷,皇帝等都要向大臣、宮女賜粥,并向寺院發(fā)米。在民間,家家要做臘八粥,合家團聚食用。臘八粥又叫七寶五味粥。最早用紅小豆來煮,后經(jīng)演變逐漸豐富。
鄰里分享“新派”臘八粥
自制八寶羊肉粥等新品種,送城市志愿者分享
●地點:北新橋
昨日清晨,北新橋二條飄出臘八粥香,十余居民從家中端來精心熬制的臘八粥,舉辦廚藝展示。其中不僅有傳統(tǒng)臘八粥,更有八寶羊肉粥、“三九”粥等新派臘八粥。居民還將美味送到城市志愿者站點。
62歲的陳玉靈大媽說,在老北京人眼里,過了臘八就準(zhǔn)備過年。
居民韓大媽特意選擇九種米、九種豆和九種配料,迎接2009年。李大爺?shù)陌藢氀蛉庵喑闪俗钍芎迷u的品種,粥中不僅有臘八粥的味道,還有羊肉的鮮香。
展示完畢,各式臘八粥讓居民爭相品嘗,居民們還端著熱騰騰的粥來到北新橋城市志愿者站點,為假日里仍堅持服務(wù)的志愿者送上節(jié)日的祝福。
我國勞動人民發(fā)現(xiàn)和應(yīng)用溫泉治病,已有數(shù)千年的悠久歷史。早在先秦的《山海經(jīng)》里就有了"溫泉"的記載... |
全國鐵路春運方案出臺后,預(yù)計發(fā)送旅客同比增長8%。針對明年春運客流可能嚴(yán)重疊加的可能性,鐵路部門將安排319對臨客列車……... |
|||
在廣大網(wǎng)友支持下年假計劃征集已順利結(jié)束。從所有參選的計劃中評出的30名入圍獎現(xiàn)已分別展示在... |
自然降下冰雪,并非帶來寒冷而是解放人們心中的火焰。通曉自然智慧的人們建造各種自我解放的游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