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潮汕地區(qū)的民居建筑,將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東方藝術和西方藝術完美融合起來,如今在潮汕平原的鄉(xiāng)間,依然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古老而精美的建筑。當車子駛過汕頭前美村村口的石牌坊,我們進入到這個600多年的古村落,車窗外掠過一幢幢錯落的民居老宅,濃濃的古樸氣息撲面而來。而對于我們來說,回到這些古老的鄉(xiāng)村與建筑,卻仿佛喚起記憶深處的童年歲月,讓旅途變得如此溫馨。
永寧寨:客家圍屋與潮汕民居交融
始建于康熙末年的永寧寨,在前美村的鄉(xiāng)野里,就如一個龐然大物。永寧寨造型十分奇特,占地10333平方米,建在低洼地上,坐西南向東北,正對著遠處的蓮花山,四周有溝渠池塘護衛(wèi);前面寨池澄清,眾水匯聚,為“風水”絕佳之地,因先祖祈望永遠安寧,故名永寧寨。永寧寨既有客家圍屋的特征,又完整地保留了潮汕民居“四點金”的風格,還有北方京城方形大宅的風范。全寨開大小三個寨門,一個小寨門開在后寨墻西側;兩個大寨門對應開在左右兩面寨墻前端,是出入寨的主門。
還未走進永寧寨,就在寨子外圍看到一堆堆柴火,更有裊裊炊煙升起。與“陳慈黌故居”不同,永寧寨里還有上百戶人家居住,也有許多空置的房子。
樸拙蒼老的寨門上,“永寧寨”三字四平八穩(wěn),內(nèi)斂而端正。走進寨門,就看到用竹籬圈起來的一群雞,每只都碩大肥美;幾只鴨子以他們特有的隊形在寨內(nèi)的空地上“散步”;更有澄海著名的獅頭鵝,或許是村民們養(yǎng)得好,這里的獅頭鵝都格外壯碩。寨內(nèi)唯一的一口井———八卦井,傳說從前水清時,可見井中有井,且水永不干涸。游覽永寧寨時,有一位老人家白發(fā)蒼蒼,但看得出身體仍然強健,他赤腳站在自家屋前,點燃了手中的香煙,熱情地向我們聊起寨子的故事,這一場景,如同喚醒我記憶深處的童年歲月。
文園小筑:融合東南亞風格精致清爽
從永寧寨往里走,曲徑通幽,轉角處豁然開朗,一個不落俗套、清新秀氣的“文園小筑”,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就像在享用完滿漢全席后的一道清爽小菜,這一座精致小宅并沒有被陳慈黌故居、永寧寨的大氣所掩蓋,反而是以自己獨特的小巧玲瓏吸引著各方美術專業(yè)學生、攝影發(fā)燒友前來寫生攝影,成為粵東地區(qū)有名的寫生基地。
文園小筑,又名通奉第,占地1700平方米,共23房5廳。文園的建筑工藝并不比陳慈黌故居遜色,中西結合的建筑風格在文園也隨處可見,且大膽融入東南亞建筑風格,空間層次豐富,人在其中不難感受到“潮”和“僑”的特有韻味。在我們看來,文園就是一百年前的私人別墅,屋前屋后的翠竹、敞亮的廳房、洋氣的閣樓、天井的鮮花、廢棄的私家碼頭、后院的村里“運河”、干凈的祠堂……文園主人過去的輝煌與富庶,一覽無余。
由于主人家陳老伯的細心呵護與打理,美輪美奐的庭院里,各種花爭相開放,向人們展現(xiàn)它們美麗的姿態(tài)、鮮艷的色彩。陳老伯還養(yǎng)魚、養(yǎng)鳥,幾條金魚在魚缸里游來游去,而耳邊也傳來鳥兒悅耳的“歌聲”。
廣東古時一直是“百越之族”居住的地域,清政府在這里設置了廣東省,于是廣東的名稱沿用至今。這里自古就是我國的富庶之地,早在秦漢時代已經(jīng)有對外貿(mào)易和文化交流活動,到近代,廣東更是成為商業(yè)發(fā)達的地..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