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青銅像矗立在屈原祠中心的大壩上,通高6.42米,像高3.92米,總重3噸。設(shè)計者根據(jù)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長大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薄坝麢M奔而失路兮,堅志而不忍!薄拔岵荒茏冃亩鴱乃踪,固將愁苦而終窮”的思想與性格而設(shè)計鑄造。頭微低,眉宇緊鎖,體稍前傾,邁動右腳,提起左手,兩袖生風,表現(xiàn)出屈原愛國愛民的滿腔激情和孤忠高潔的精神境界。
屈原衣冠冢也為屈原墓,隨屈原祠遷徒而建,占地120平方米,墓四周石階石欄環(huán)布,翠柏蒼松掩映。墓上青獅白象,魚吻翹昆,墓前拜臺,香爐正中,供憑吊屈原燃燒香火之用。墓前三排六柱八字開扇。外石柱鐫有“淚水懷沙千古遺恨,歸山枕抽萬世流芳”楹聯(lián)。四根內(nèi)柱的楹聯(lián)是“崔嵬豐碑矗在地,凜然浩氣貫長虹”,“千古忠貞千古仰,一生清醒一生憂”。上柱間嵌著一塊《重修楚大大墓碑記》,將屈原生平及不朽精神攜刻其間。墓前兩側(cè)一對明代大石獅,凸眼闊口,威風凜凜。墓中有一通道,透過石門可窺見一紅漆古棺懸吊其內(nèi),棺被一巨大蓮花石座所托,俗稱“屈原吊棺”。
紀念屈原陳列館坐落在青銅像大壩上,系歇山大屋頂,白墻琉璃瓦,建筑面積640平方米,陳列館正面匠額上懸掛著郭沫若先生辭世之前的手跡:“屈原紀念館”。館內(nèi)分上下兩層。下展廳陳列有介紹屈原生平的圖片、繪畫、詩詞、樂曲、書法、屈原研究論文和歷代各種版本的《楚辭》以及明嘉靖十六年歸州百姓捐款鐫刻的一尊高1.03米、重500余斤的屈原石像。上展廳陳列有在秭歸境內(nèi)出土的各種珍貴文物。陳列館四周柑桔樹、竹林、桃園布局合理,相得益彰,幽靜雅致,環(huán)境迷人。
屈原青銅像的東西碑廊呈南北走向。廊柱撐架,歇山大角屋頂。廊內(nèi)屈原的詩作和歷代文人墨客歌頌屈原的詩句手跡,鐫刻在青石碑上。
屈原祠歷經(jīng)千年有余,飽經(jīng)歲月風霜,幾次遷徙,數(shù)次修繕重建,充分顯示了屈原愛國愛民精神流芳百世,千古不朽,也充分展示出世人尤其是屈原故里的人們,對屈原世代懷念的不滅之情。如今,屈原祠既是人們紀念屈原的地方,也是對世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地方,還是中外游客游覽三峽必到之地。近10多年來,屈原祠接待中外游客已達數(shù)十萬人次。更值得驕傲的是,屈原祠的修建與完善,不僅得到各級政府的支持,還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江澤民、李鵬、朱镕基、李瑞環(huán)、胡錦濤、喬石、錢其琛等20多位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親臨屈原祠視察指導。
由于秭歸縣地處長江三峽工程壩上庫首,三峽工程建成蓄水后,屈原祠也在淹沒之列。1998年9月28日,與三峽工程僅千米之距的秭歸新縣城建成。秭歸縣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遷移至新縣城。秭歸縣人民政府已作規(guī)劃,屈原祠將再次遷徙。規(guī)劃中的屈原祠將建在新縣城東風景秀麗的鳳凰山上。這里面對宏偉的三峽工程,三峽水庫蓄水后,鳳凰山環(huán)水相擁,到那時,屈原祠依山傍水,將成為三峽庫區(qū)一道最靚麗的風景線。不久的明天,新的屈原祠將敞開懷抱,迎接屈原的第三次易地遷徙。
宜昌古稱夷陵,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長江中上游結(jié)合部,是三國時期夷陵之戰(zhàn)主戰(zhàn)嘗歷來兵家必爭之地,舉世矚目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葛洲壩水利樞紐所在地,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國家衛(wèi)生城市、中國中部最佳投資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綜合實力百強城市、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