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很自豪地說,他們都是明代政治家于謙的后裔。明成化年間(公元1468年),于謙的孫子于有道遷居于此時,這里還是一片深山曠野“與木石居、與鹿豚游”。他們生有五子,繁衍至今已24代,500多年的歷史。
艱苦的自然環(huán)境練就了村里男人高超的石匠手藝,他們祖祖輩輩就是靠自己的雙手將伸手可及的石頭修成梯田、雕成石器、蓋成房屋,直至建成這個龐大的石頭村落。這里一直叫于家村,后來游客多了,也會取意稱其為石頭村。村民們也不以為意,甚至索性把它標(biāo)在路牌上,絲毫沒有以求光宗耀祖的傲慢和做作。
從橫貫村南的水泥路上仰望全村,只見村莊依山而建,層層升高,一道為游客新修的水泥路蜿蜒而上,但全村六街七巷十八胡同寬2-4米的道路仍然是原有的亂石塊砌筑,沿山形自然彎曲起伏,若追溯它的歷史,少說也有300余年。
踩著石頭小路,向著巷子的幽深處尋去,伸手即可觸及兩邊青白色的石墻。路面相當(dāng)舒適,晴天無塵、雨天無泥。巷道兩邊是高大氣派的石頭屋墻,因為很高,使原本就不寬闊的巷道顯得更加幽長。
走得累了,就尋一處墻邊的石凳坐下,摘一束在石縫墻邊隨風(fēng)搖弋的野花,看著公雞昂首闊步踱過石頭的街道。雨后方晴,身邊和腳下的石塊被歲月打磨得光滑如靜。石頭上深深淺淺的印記,寫滿了明明暗暗的滄桑往事。也許是流金歲月的輝煌,也許是風(fēng)流逝去的平淡。
一雙眼睛,就是一個鏡頭,濃濃淡淡、高高低低,何須相機(jī),已將石頭的低吟淺唱一一攝入心靈深處。
石頭文化
于家村是一個保存完好的石頭文化村落,位于河北省井陘縣中西部,面積1平方公里,400多戶,1600多口人。1998年11月1日被河北省民俗學(xué)會命名為“于家石頭民俗村”。 這里距井陘縣城15公里,石太高速路秀林出口右拐,大約5公里車程即到。
于家村也稱石頭村,距今已有五百余年歷史。說起于家村,就不能不提到明代的民族英雄于謙,因為這個村里的于姓都是于謙的后代。說到于謙,就要提到公元1449至1457年間中國明代的“奪門之變”的政權(quán)大變故,而“奪門之變”中的重要人物于謙本是浙江人,被殺害后,他的后人就逃到了石家莊以西井陘的太行山中,這才有了今天的于家石頭村。
石頭村所處地理位置可謂奇特,“不到村口不見村”。因為這村建在一個四面環(huán)山,中間不到一平方華里的小盆地之中,道路又都在山腳下,所以,不到村口就看不見村。全村六街七巷十八胡同,縱橫交錯、結(jié)解曲伸,每條街道均以亂石鋪就,街依房連,房與街齊,規(guī)劃有序,參差呼應(yīng),充滿了詩情畫意。住在這里安定、平靜、祥和,可稱得上真正的“風(fēng)水寶地。全村共有石頭房屋4000多間、石頭街道3700多米、石頭井窖池1000多眼,石梯田2000多畝,石頭用具2000多件,石頭碑碣200多塊(現(xiàn)尚存數(shù)十塊),是名副其實的石頭村。
古村落較為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時期的石街石道、石樓石閣、石房石墻、石桌石凳、石碾石磨、石橋石欄、石碑石碣、石井石窯、石筆石硯、石缸石蓋、石錘石板、石槽石臼、石洞石龕以及許多的奇石怪石、景石雅石?傊,滿眼的石頭,真是“茫茫大地真干凈”的景致!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