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醒來已是八點多,隨行的小程已不見蹤影。于是我獨自悠閑的開始細細地品味古鎮(zhèn)。走在古鎮(zhèn)曲折幽深磨得發(fā)亮的石板路上,感覺像在閱讀一篇飄逸恬靜的散文,觀賞一幅典雅清淡的國畫。走在深幽的小巷中,偶爾看到一個老者推開古樸厚重的木門,你會聽到門軸發(fā)出的吱呀聲,而后,一條老狗從門內懶洋洋地走出。這時,你會體會到一種遠離現(xiàn)代的一種安祥和知足。難怪國畫大師吳冠中先生會把這里作為他的名畫《老街》的創(chuàng)作原型。
走在古鎮(zhèn),除了這條一千多米長的青石板鋪就在老街古巷以外,最能讓人心動的就是那群我在湘西才能見到的吊腳樓。吊腳樓全系木料建成,只是離地面最近的部分有數(shù)十公分不等的石砌墻。吊腳樓都是臨江或是依山勢而建,大都有數(shù)根直徑約二、三十公分的圓木支撐,都有二至三層。站在樓上憑欄眺望,江面,峭立的山壁、各色船只盡收眼底,可以自由放飛你的想像,把你置身到小鎮(zhèn)千余年間的任何一個年代。
鎮(zhèn)上有個西秦會館,是清朝某年間陜西商人張朋久開辟的。當時四川鹽務總局在此設了一個貿易處,這使得龔灘成為該地區(qū)當時的一個商貿集散地。因為當時的龔灘乃至附近貴州、湘西地帶,鹽務是生活的命脈。食鹽可以作為錢幣使用,可以換來任何東西。比如在飯館吃飯,結帳時掰下一小塊食鹽給飯館老板就行,可見食鹽在當時的確是硬通貨。
龔灘還有一個看點是冉家院子。這座大院以前是袍哥住的地方,F(xiàn)在這個院落也是國家電影拍攝基地之一了。在電影里人們還可以去體驗龔灘過去那一段輝煌的歷史。信步走進院子,進得屋內,一圈粗約4公分的纖夫拉船用的繩索靜靜地躺在那兒。好象是竹絲做的,浸過桐油,由于年久或纖夫的汗水浸泡已變得烏黑。站在這圈粗重的繩索前,我仿佛聽到了烏江號子,看到了纖夫們黑的發(fā)亮的肌膚及眼眸中透露出的堅韌,那是厚重歷史的滄桑,是悠悠歲月的豪邁。
龔灘是一個神秘的土家族苗族聚居之地,是一個能夠凝固歷史的與世隔絕的古村落,只要到過龔灘的人們只要一提起龔灘,腦海中會常常浮現(xiàn)出纖夫、烏江、烏色、儺戲這樣的字眼,一種探古尋幽之情就會與日俱增。這個我想就是龔灘的真實魅力吧!這是一個土家族人聚居的古鎮(zhèn)。土家人的吊角樓建筑,特別是保存得較好的古民居,是古鎮(zhèn)最亮麗的風景。它們中最年輕的,也有百多年的歷史。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