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靈居住的秘境森林
從拉格出發(fā)去汗密大約28公里。主要是穿過一片亞熱帶原始森林和一小段螞蟥區(qū)。墨脫的原始森林自然保護區(qū)大約有5.2萬公頃,是中國保存得最好的一片原始森林。森林內(nèi)有三千多種高等植物,被國家列為保護對象的珍稀植物就達幾十種。
為了對付螞蟥,臨行前我做足了準備工作,小腿上的繃帶綁得很嚴實,為了不給螞蟥絲毫機會,我們還特意用寬大的透明膠布把腳踝纏上。另外還向老板要了一小袋食鹽,用于對付螞蟥。
經(jīng)過大雨一夜的清洗,樹林里散發(fā)著清香的泥土的氣息,活潑可愛的藏香豬搖晃著小尾巴在草叢里覓食。小鳥在枝頭用它那清脆的聲音相互召喚,一切多么和諧。沿著一段泥濘的羊腸小道,我們鉆進了原始森林的胸腔。參天的古樹縱橫交錯,瘋狂伸展著它們枝頭的樹葉遮蔽天日,常年雨水的浸潤使這片樹林充滿了十足的野性和黑暗。千姿百態(tài)的千年古樹掛滿簇簇綠色的樹茸,或者被寄生植物寄居生長。樹枝和樹干相互交錯,好像在側(cè)耳傾聽著另一棵樹的訴說。倒塌的朽木上鋪滿了綠色的地衣和蕨類植物。多么可貴呀!生是這片森林的一部分,死后依然為這片森林默默貢獻著自己的軀體。奇特的植物、菌類和鮮花在這片肥沃的土壤上瘋狂生長。亂石縫里,在沼澤上,朽木,土壤,一切可以生長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它們。這里就是植物的王國,精靈居住的地方。
不知不覺中,森林里的樹葉墜下了大滴大滴的水滴,天空下起了雨,森林里漫起了水霧。泥漿沾滿我的雙腿,水霧遮擋了視線,四周水氣漫溢升騰。潺潺溪水從山澗流下,匯集在我們行走的道路上。這條路讓我開始明白“在到過墨脫的人面前不要言路”這句話了。這里的路顛覆了我對傳統(tǒng)意義上路的理解。烏黑的腐土混雜著一簇簇死藤敗葉,形成一個又一個死亡陷阱橫在行走的道路上,讓本來就是堆滿亂石泥污的小道在雨水的浸泡下更加難行。人只能快速地踏著浸泡在沼澤里的木頭和石塊前進,一不小心就會陷進泥潭。我穿的塑膠鞋底子太薄,踩在石頭上能完美地感覺石頭的形狀,腳底不時產(chǎn)生一道閃電般的疼。
快到下午了,肚子一直咕咕地叫。咬牙堅持穿過一片低矮的灌木林,道路開始往山上延伸,走到山腰眼前豁然開朗。往對面山上望去,云霧覆蓋了整個山頂,谷霧就像一縷縷青煙在山腰飄蕩。我們在一塊開闊地坐下休息,背夫們從行囊里翻出一疊碗口大的面餅發(fā)給大家。我把面餅掰成兩半,中間夾了些墨脫辣椒和自帶的辣椒醬,做成了一個自制鍋貼。雖然味道談不上美味,但是對于饑餓得快要虛脫的人來說已經(jīng)非常滿足了。狼吞虎咽地填飽肚子后,身體立刻充滿了能量,雙腿頓時有勁兒起來。
一路往南繼續(xù)前行,那是汗密的方向。雨一直不停地下,我們不知道穿越了多少公里森林和多少個山頭,天空慢慢地暗下來,周圍的樹林悄悄變了樣。闊葉植物越來越多,森林的顏色也越來越深。
這時,前面的人圍作一團,不知道發(fā)生什么事。走近一看,原來一名背夫的腳踝淌著鮮血,兩指捏著一只黑乎乎的像蚯蚓一樣的東西四處蠕動。螞蟥!我們已經(jīng)進入了令人恐慌的螞蟥區(qū)。我小心翼翼地踩著一塊塊光滑的黑色石塊,蹚著小溪,忍著腳掌的巨痛一步步挪向汗密。天色已經(jīng)漆黑,整個森林一片寂靜,地面的情況也看不清楚,鞋子早已濕透。也不知道身上有沒有螞蟥,一切都管不上了,一心想著趕快沖出樹林。
到達驛站已是晚上7點多鐘。這座門巴風(fēng)格的驛站就建在森林出口處?吹剿揖蜕詈粢豢跉,身上唯一的一股勁也卸了下來,直撲向屋子。還沒有進門,就被女老板攔住,需要我們先確認身上沒有螞蟥才能入內(nèi)。
檢查完畢,進到簡陋但充滿溫暖的屋子。女老板站在灶臺前做飯,我一頭癱在長凳上不醒人事。直到聽見“吃飯了”3個字,我才活過來。女老板做的飯菜很豐盛。一行人搬來一張大桌子,圍在一起為今天的勝利干杯祝賀,也為明天的更艱險的路程相互打氣加油。
TIPS
1. 解放膠鞋防滑效果不錯,要保持鞋內(nèi)干燥,如果腳起泡的話,用針挑破后擠出水,但不要撕破皮,好好休息一晚自然會好。
2. 過原始深林時,最好用登山杖或者木棍探路,以免踩進沼澤里。
第三天
路線:汗密—背崩
穿越地球最北的熱帶雨林
很難相信在西藏的冬季居然能夠邂逅一直向往的熱帶雨林。但因為這里陰暗潮濕,溫度適宜,是螞蟥生長繁殖的樂園。因此它有個讓人毛骨悚然的名字叫做螞蟥山。
下了兩天的雨后,天空放晴。今天天氣不錯。從驛站出來大約100多米,我們又開始鉆進了一片樹林里,越往深處樹木越茂密。這時,只要你仔細看小腿附近的樹葉,就一定會發(fā)現(xiàn)無數(shù)細長的螞蟥一頭吸附在葉尖,另一頭伸直了軀干向路中間不停擺動,任何生命只要和它接觸,都會被瞬間吸附在上面。當(dāng)螞蟥附在肌膚表層時,它頭頂部的大吸盤張開,緊緊地吸住肌膚,人的血液就這么一點一滴地被吸入了它的體內(nèi),螞蟥的軀體隨之變大數(shù)十倍。如果人的皮膚不敏感,就不易察覺,因為螞蟥吸血的整個過程不怎么痛。螞蟥全身軟綿無骨,發(fā)現(xiàn)螞蟥千萬不能硬拽,一拽,它的吸盤反而吸得更深,甚至可能鉆進皮膚里。龍隊長告訴我們過螞蟥山時不能停留,更不能坐下休息。如果有螞蟥爬上身體,就用鹽巴撒在螞蟥身上,它就會自動脫落。最容易受螞蟥吸咬的軀體部位一般都是與草叢接觸密切的腳踝部位。我用透明膠布將鞋口和腳踝封得很死,雖然有點不透氣,但還是挺管用的。一路沒讓“吸血鬼”們得逞。
對螞蟥的恐懼,我不得不把同它們的博弈看成一場刺激的避閃戰(zhàn)斗!拔怼眰兩熘绷塑|干拼命地想爬到身上,我一路小心避閃,盡量不去觸碰道路兩邊的樹葉。樹葉太過于茂盛避讓不了的話,也寧可偏向靠河流一邊行走。因為龍隊長多年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靠河邊樹葉上的螞蟥要比靠山的螞蟥少。由于措施得力,一路上都沒被螞蟥咬到。不過我們的背夫可沒有這么幸運了,他們不光沒有任何保護措施,反而卷起褲腿,露出雪白的小腿。我開始也覺得奇怪,后來他們告訴我已經(jīng)多次走過這條路的他們已經(jīng)習(xí)慣了螞蟥,卷起褲腿也是為了敏感地發(fā)現(xiàn)它們。但是這也避免不了他們被螞蟥吸食。鮮紅的血液從小腿肚一直流出,看得我觸目驚心。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