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變化往往是在不知不覺當中發(fā)生的,武夷山從一片澤國演變成氣象萬千的秀麗山水,經(jīng)歷了六千萬年。古人把生命比作一瞬之間,和神奇的自然造化相比,人類的生命的確是短暫的,武夷山的每一座山峰,每一條溪流都連接古今,留下了歲月的印跡。
今天人們走進武夷山,更多的只是觀山看景,然而武夷山神奇的自然景觀和那延續(xù)了千百年的文化相依相攜,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感受了中國文化的輝煌絢麗,這樣的旅途,或許在您的生命中是不常遇見的。
今天,請跟隨小編,探尋武夷山極具風情和特色的文化,赴一場武夷山文化的盛宴。
獨特的茶韻飄香 武夷山茶文化
說到武夷山的文化,茶文化永遠是繞不開的經(jīng)典?梢哉f,武夷山是中國茶文化藝術之鄉(xiāng)。
武夷茶在漢代就有傳說,唐代見諸記載,宋代處于鼎盛,元代正式成為貢品,明末清初創(chuàng)新制法之后,武夷山成為世界四大茶類中烏龍茶與紅茶的發(fā)源地。此外,臺灣凍頂烏龍、文山包種等名茶亦引種于武夷。
一部厚重的武夷山人文歷史幾乎每一個章節(jié)中都記載著武夷茶的發(fā)現(xiàn)、種植與制作,處處散發(fā)出茶之清香。這樣的特色在整個中國的名山中都是極為罕見的。據(jù)史籍記載:漢代開始,武夷茶就有了入貢的記錄,唐代更是名氣大增,唐玄宗派遣登仕郎顏行之到此詔封武夷山為“名山大川”,武夷茶就此因勢而上,得以向四方傳播。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顧問童啟慶認為,中國的茶事自唐代開始興起,到宋代可以說盛況空前。武夷茶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極大的催化作用,為中國茶事的輝煌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宋朝初年,由于氣候的變化,貢茶中心就從江浙一帶轉(zhuǎn)移到了福建建安。武夷茶因此得以綻放出更大的光彩。
永不消逝的經(jīng)典遺跡存留 閩越王城古文化
武夷山閩越王城景區(qū)位于武夷山南麓,青山環(huán)抱、崇溪繞流,是武夷山風景名勝區(qū)的重要組成部份,也是武夷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份,為文化遺產(chǎn)最重要的展示區(qū)。
漢代閩越王城遺址是中國古代南方城市的一個典型代表,被考古學家稱為"江南漢代考古第一城"、"環(huán)太平洋海岸線國家保存最完整的西漢時期諸候王城",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考古專家亨利?死麪柌┦糠Q之為具有世界意義的歷史文化,是"中國的龐貝古城",具有極高的旅游觀賞價值和考古價值,為旅游觀光、度假休閑、科學考察的絕佳去處。
在這里,有展示閩越千年燦爛文明的歷史博物館、占地48萬平方米的兩千多年前的閩越王城遺址、號稱“華夏第一井”的西漢時期王宮御井、發(fā)現(xiàn)最早的、當時最豪華的王宮浴池、具有明清時期風格的古粵城村古村落、展現(xiàn)古越遺風的閩越歌舞表演等。
走進武夷山閩越王城景區(qū),每一塊磚都是一部厚重的歷史、每一片瓦都是一首久遠的歌,向您訴說著千年的輝煌和滄桑。
罕見的三教融洽相處 武夷山宗教文化
“千載儒釋道,萬古山水茶。”儒、釋、道三教,在武夷山獨具文化特色,展現(xiàn)了三教同山、三教共榮的和諧景象。
提起武夷山,人們總是下意識地想起“奇秀甲東南”、“丹山碧水”等形容詞。不錯的,以山取勝、以水稱奇的武夷山,在億萬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成溪曲三三水(九曲溪)山環(huán)六六峰(三十六峰)、九十九巖之奇。春夏秋冬,或見山水含情,或見蒼松翠竹相映;或見峰巒云霧環(huán)繞,景色變幻莫測,嫵媚動人。澄碧清澈的九曲溪,山光水色融為一體,形成“碧水丹山”的自然景觀。
武夷山遺產(chǎn)地處中國福建省西北部,地理坐標為:北緯27°32′36″~27°55′15″;東經(jīng)117°24′12″~118°02′50″,總面積999.75平方公里,通用閩北方言和國..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