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福寺】
永福寺俗稱喇嘛廟,修建于乾隆五十二年至五十三年(1787-1788年)。它是皇家御用寺廟,位于泰陵東6公里的梁格莊村西,整座寺廟共有19座建筑,其建筑依山勢的自然起伏形勢建成,建筑面積4300多平方米,寺內(nèi)所有建筑被3米高100多米長的高大石墻包圍起來,使寺廟顯得結構嚴謹、層次分明。
永福寺坐北朝南,單體建筑依次為石橋、山門、鐘樓、鼓樓、大雄寶殿、牌坊、碑亭、東配殿、西配殿、普光明殿、寶云閣等。當年主體建筑內(nèi)供奉著佛教所尊崇的各種佛像。經(jīng)過200余年的風風雨雨,各座建筑及殿內(nèi)陳設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壞,1988年至1995年間國家撥?钸M行了全面修繕,修繕中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狀。其中大木結構、梁架、柱、斗拱、瓦件等大部分為原構件。特別是在彩畫保護上,凡能保留的彩畫均原樣保留,如山門、普光明殿、配殿等內(nèi)部保留了大面積的乾隆時期的彩畫,有效地保持了歷史的真實性。1995年5月1日永福寺正式對外開放,永福寺現(xiàn)已成為歷代帝王陵墓中惟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喇嘛廟。
第一進院落的大雄寶殿,兩側為鐘鼓二樓。
第二進院落的琉璃牌坊,左右兩側石柱石刻佛八寶。牌坊后為小碑亭和普光明殿。并有左右配殿供當時的喇嘛居住。
第三進院落的寶云閣,為轉(zhuǎn)角二層結構,當時是藏經(jīng)之所。據(jù)說當時也內(nèi)供藏傳密宗佛像十余尊。
【行宮】
清西陵行宮位于泰陵東6公里的梁格莊村,建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是清朝皇帝謁西陵的下榻之所。清西陵行宮占地2.47公頃,共有建筑17座。當年這里是一處規(guī)模宏大、富麗堂皇、幽雅舒適的封建帝王的行宮。主要建筑有石平橋、朝房、宮門,宮門內(nèi)有值房、膳房、垂花門、長廊、前殿、后殿、穿堂殿、配殿、鑾輿庫、小謝等。行宮的建筑均為灰布瓦蓋頂。光緒皇帝的棺停曾在這里停放數(shù)年。清西陵對外開放后,行宮己辟為賓館。
清朝從北京到西陵一路共建有4座行宮,即黃新莊行宮、半壁店行宮、秋瀾行官、梁格莊行宮(即清西陵行宮,是惟一保存下來的行宮)。
附:【溥儀墓】
溥儀墓位于清西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距離崇陵后圍墻僅200米。
宣統(tǒng)帝愛新覺羅·溥儀(1906-1967年),也被尊為清遜帝,是清朝的末代皇帝,是清朝入關后的第十位皇帝。字浩然。英文名henry,滿族。道光第七子醇親王奕譞之孫、光緒帝的弟弟醇親王載灃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幼蘭(榮祿之女)。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正月十四日生于北京什剎海邊的醇王府。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僅3歲的溥儀在太和殿即位,由光緒皇后隆裕和載灃攝政,第二年改年號為宣統(tǒng)。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經(jīng)過改造成為新公民,后因患腎癌而去世,享年62歲;鹪岷蠊腔野卜庞诒本┌藢毶礁锩梗1995年移葬清西陵華龍皇家陵園。
溥儀畢竟做過三年的皇帝,因此愛新覺羅家族在臺灣的后裔1967年給溥儀上了廟號“憲宗”和謚號“配天同運法古紹統(tǒng)粹文敬孚寬睿正穆體仁立孝襄皇帝”。
2004(一說是2002年)重新給溥儀上了廟號和謚號,廟號曰:清恭宗;謚號曰:配天同運法古紹統(tǒng)粹文敬孚寬睿正穆體仁立孝愍皇帝。尊骨灰奉安處(在北京的八寶山革命公墓)為“獻陵”, 尊婉容為“孝恪愍皇后”,譚玉齡為“明賢皇貴妃”,李玉琴為“敦肅福貴妃”,李淑賢為"孝睿愍皇后"。
以上謚號,廟號都是民間所加,與以前皇帝的謚號,廟號為政府(朝廷)所加是不同的,溥儀所謂的謚號,廟號并不算是正式的謚號,廟號。
在溥儀墓的兩側,左側是末代皇后郭布羅·婉容的衣冠冢,右側是偽滿時期冊封的“祥貴人”譚玉玲之墓。
清西陵當?shù)亟煌?/strong>
北京——清西陵(路程125公里)
長途汽車:北京麗澤橋每天早晨6:00開始有發(fā)往易縣的客車,約20分鐘一趟。到易縣縣城再轉(zhuǎn)乘9路公交車去西陵。
麗澤橋長途汽車站:每半小時一班發(fā)往西陵。16:00末班車止。
自駕車:沿京石高速公路南行,過涿州收費站后轉(zhuǎn)京昆高速,易縣出口下,經(jīng)易縣縣城,沿112國道西行可達清西陵。
天津——清西陵(路程180公里)
長途汽車:每日早6:00、8:00、11:30、12:30分,由天津西站地鐵站發(fā)車開往易縣方向,到易縣縣城后再轉(zhuǎn)乘9路公交車去清西陵。
自駕車:A線:沿津保高速公路到達徐水后,上京石高速公路北行,到高碑店路口下道,向西沿112國道經(jīng)高碑店、淶水、易縣達清西陵。
B線:由天津出發(fā),沿112國道經(jīng)霸州、高碑店、淶水、易縣達清西陵。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