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華僑文化古村落
劉思敏表示,碉樓與圍屋一樣帶有移民性質,闖南洋的一代人陸續(xù)回到故土,在文化上接受了南洋的風格,其所建的房屋雖同樣具有防御性質,但不似圍屋一樣強烈,因而相比客家圍屋的大規(guī)模建筑與聚合效應,碉樓多表現(xiàn)為一家一戶的個人發(fā)跡行為,每一棟獨立存在,碉樓村落可看作是由個體組成的群體。
由于當時的南洋比廣東發(fā)達,體現(xiàn)在建筑材料上,碉樓古村落動用了許多鋼筋水泥。而因為中外文化的碰撞和交流,碉樓從廣東眾多類型的古村落中脫穎而出,成為世界歷史文化遺產(chǎn)。
代表村落:開平自力村碉樓群、馬降龍碉樓群、赤坎古鎮(zhèn)迎龍樓
開平碉樓群是僑鄉(xiāng)文化的濃縮,包括鋼筋水泥樓、青磚樓、泥樓、石樓等多種,是融中西建筑藝術于一體的華僑土建筑群體,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不少碉樓內保存著完整的家具等生活用品,盡展早期華僑的生活形態(tài)。開平碉樓不僅建筑美輪美奐,還有防洪、防匪、辦學等許多功能,保護著僑鄉(xiāng)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
三、嶺南土著民居古村落
劉思敏認為,本土的嶺南村落更多地展現(xiàn)出一種主人翁的氣度,其建筑風格更加自信,也更有價值。這種古村落在嶺南的土地上生根發(fā)芽,并通過歷史的不斷累積達到輝煌,以三水大旗頭古村為例,其建筑規(guī)模及文化底蘊都十分豐厚。
在建筑形式上,嶺南本土的古村落一般不設圍墻,也沒有碉樓,展示出一種主人翁式的自信,并與土地及周邊環(huán)境融為一體,防御功能相對被弱化,從而呈現(xiàn)出一種雍容大度的姿態(tài)。在劉思敏看來,這第三類古村因為固守了嶺南本土文化,因而更具價值。
代表村落:三水樂平大旗頭村、嶺南印象園、從化古村
大旗頭村為此類古村落的典型代表,為華南地區(qū)保存最完好、最有代表性的清代民居建筑群落,采用嶺南民居典型的梳式布局,帶有特色的“鍋耳式”屋頂;嶺南印象園保留了原小谷圍島練溪村內的霍氏大宗祠等歷史建筑,并新建嶺南民居38棟,突出原生的嶺南文化和鄉(xiāng)土景觀,嶺南水鄉(xiāng)韻味十足。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