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關海市蜃樓奇景
陽關故址在敦煌市城西的古董灘上。古城關東為農田,遠處有壽昌城廢址,三面沙丘,沙梁環(huán)抱,流沙茫茫,一望無際,北面有一漢代烽燧,保存完好。東為紅山口,西有南北直向的深溝。
現(xiàn)在古陽關已被流沙掩埋了,新修了陽關博物館。但從古董灘向西翻越幾道山梁,仍能看到陽關的遺址,與腳腕一樣高低的墻基隱約可辨,碎瓦破磚已散落遍地,只能令人發(fā)思古之幽情,望遺址生感慨。
我們在戈壁中間筆直的公路上有緣得見敦煌的又一奇觀———海市蜃樓。聽說在敦煌到陽關、玉門關的公路上最容易見到波濤澎湃的“海水”、高大的“山川”、整齊的“建筑”、錯落有致的“城市”。這些景致在晴朗炎熱的天氣若隱若現(xiàn),蔚為壯觀。
開始我們并沒有注意,也根本不知道能夠輕易地見到傳說中的海市蜃樓。當時正是正午12:30分,我們的車子壞了,司機正在修車。我冒著酷熱走下車,打著太陽傘故作安慰地站在戈壁灘上,心里清楚這樣的直曬不論是陽傘還是防曬油都無濟于事,但也只好聽天由命罷了。
就在這時,我看見了我從沒有看見過的景象。
公路兩邊仿佛騰空起了兩道海浪,虛無縹緲,變幻莫測,宛如仙境,還可以見到好像是建筑物似的東東在浪里出沒。我以為我眼花,使勁搖了搖頭,定睛再看,仍然是升騰的幾道波瀾。我驟然醒悟,我看見了海市蜃樓。
后來我查詢了有關的科學資料,知道海市蜃樓實際上是地球上物體反射的光經過大氣折射而形成的虛像,也就是光學幻景。大多數(shù)海市蜃樓形成的氣象條件取決于氣溫的反常分布。
夏季沙漠中烈日當頭,沙土被曬得灼熱,溫度上升快,沙土附近的下層空氣溫度上升高,而上層空氣的溫度仍然很低,這就形成了氣溫的反常分布,由于熱脹冷縮,接近沙土的下層熱空氣密度小,而上層冷空氣密度大,當遠處較高物體反射出來的光,從上層較密空氣進入下層較疏空氣時被不斷折射,其入射角逐漸增大,增大到等于臨界角時發(fā)生全反射,這時候人要是逆著反射光線看去,就會看到蜃景。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憶江南,最憶是杭州"。
和蘇州比,杭州更敞亮,更輕松,也更平易近人。敞亮,是說偌大的杭州城里,馬路寬闊整潔,秀美的西湖水天相接;輕松,是說不需要背負著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去感受蘇州園林的附會和寓意;平易近人,是說在杭州,就算不買門票也能欣賞到錢塘的煙柳畫橋、湖光山色。
游杭州,你只需帶著輕松心情飽覽錢塘的湖光山色,追隨蘇小小的油壁車,或者去雷峰塔尋找白娘子的足跡,要不去靈隱寺敬柱香,看看能否感應到濟公的指引……
杭州在周朝以前,屬于"揚州之域"。傳說在夏禹治水時,全國分為九州,長江以南的廣闊地域均泛稱揚州。夏禹南巡,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稱此地為"禹杭",其后,口語相傳,訛"禹"為"余",隨叫"余杭"。春秋時,吳越兩國爭霸,杭州先屬吳,越滅吳后,屬越。秦統(tǒng)一六國后,在靈隱山麓設縣治,稱"錢唐"。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杭州為吳國的吳興郡,再次歸屬揚州。直到隋王朝建立后,于開皇九年廢郡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現(xiàn)。
有著2200年的悠久歷史的杭州還是我國八大古都之一,人文景觀同樣豐富多彩,古代庭、園、樓、閣、塔、寺、泉、壑、石窟、摩崖碑刻遍布,杭州的精華無疑是在西湖,西湖之勝不在自然,而在人文,更在湖水浸潤出的無數(shù)詩詞歌賦、古今傳奇。上千年的經營將西湖變成一座精致的園林,長堤漫步、水榭憑欄,隨處皆可吟詠兩句古詩,引出一段典故,山水頓時生色。
西湖舊十景
蘇堤春曉、曲苑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云、南屏晚鐘、三潭印月
西湖新十景
云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阮墩環(huán)碧、黃龍吐翠、玉皇飛云、寶石流霞
西湖新新十景
靈隱禪宗、六合聽濤、岳墓棲霞、湖濱晴雨、錢祠表忠、萬松書緣、楊堤景行、三臺云水、梅塢春早、北街夢尋。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