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鮑燦孝行坊
建于明嘉靖(1552—1567)初年。牌坊挑檐下的“龍鳳板”上鑲著“圣旨”二字,橫梁正反各有一對浮雕雄獅,顯得頗為英武。額題“旌表孝行贈兵部右侍郎鮑燦”。據《歙縣志》記載:鮑燦讀書通達,不求仕進。其母兩腳病疽,延醫(yī)多年無效。鮑燦事母,持續(xù)吮吸老母雙腳血膿,終至痊愈。他的孝行感動了鄉(xiāng)里,經請旨建造此坊。又因為他教育子孫有方、被皇帝“榮封三代”,并特地為其祖父立坊。由于鮑燦的曾孫鮑象賢是工部尚書,所以皇帝贈鮑燦“兵部左侍郎銜”。
據說棠樾的孝子特別多,甚至可以說鮑氏家族是靠“孝”繁衍壯大起來的。這與歷代帝王都把“孝道”當作修身齊家治國的根本思想分不開。
2、 慈孝里坊
為旌表宋末處士鮑余巖、鮑壽遜父子而建,是皇帝新批“御制”的。據史書記載,元代歙縣守將李達率部叛亂,燒殺擄掠。棠樾鮑氏父子被亂軍所獲,并要二人殺一,讓他們決定誰死誰生,孰料父子爭死,以求他生,感天動地,連亂軍也不忍下刀。后來朝廷為了旌表他們,賜建此坊。牌坊上還銘刻了明永樂皇帝的《慈孝詩》日:“父遭盜縛迫兇危,生死存亡在一時!U家父母全仁孝,留取聲名照古今!鼻』实巯陆蠒r聽到這個事后,欣然寫下了“慈孝天下無雙里,錦繡江南第一鄉(xiāng)”的對聯(lián),并撥銀將“慈孝里”牌坊重新修繕,又刻御題對聯(lián)于其上。一座牌坊被幾朝皇帝加封,這在我國歷史上也不多見。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