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大貧民窟 滄海變桑田
1950年版的北京地圖上,天壇以北有條細長的龍須溝,從天橋自西向東匯進金魚池?扇缃窨沼旋堩殰媳崩、金魚池中街等地名,卻不見水域。“誰說的,金魚池就在我們家樓下啊!”家住金魚池中里的遲大媽熱情地把我們帶到自家小區(qū)中心,只見清澈見底的池水中,金魚、錦鯉享受著午后的自由自在。而《龍須溝》里的“小妞子”雕像,就手捧金魚缸矗立一旁,注視著老街坊們在她當年沒機會過上的好日子。
歷史上金魚池其實比現(xiàn)在要大得多,相當于整個金魚池小區(qū)。金代建中都城時,在城南取土燒磚,窯坑積水后形成許多池塘,而這處池塘的水質(zhì)最好,適宜金魚生長。因此,直至清代,這里都是飼養(yǎng)金魚之地。直到上世紀初,清室衰落,上游龍須溝匯入城市污水和雨水后又無力整修,金魚池也荒廢成臭水坑,岸邊也淪為不折不扣的北京最大貧民窟。
“不用我們說,老舍先生的作品全替我們說了!1950年,遲大媽見證了這里的第一次改造,那時她剛上小學,和“小妞子”差不多大。不過說起來可惜的是,上世紀50年代初,龍須溝被改成了暗溝,金魚池重新變清,成了可以劃船的公園。但“文革”前由于北京連年缺水、加上人口激增,金魚池公園被填平成了居民區(qū)。
不過龍須溝其實并沒有徹底消失,經(jīng)大媽指點,原來祈年大街東側(cè)一條極易被忽略的小胡同,門牌上赫然寫著“龍須溝路”。只是現(xiàn)在那里的居民多半是外來人口,沒有人見過“原生態(tài)”的龍須溝了。而根據(jù)崇文區(qū)相關(guān)規(guī)劃,這些屬于龍須溝第一代、第二代回遷房的老屋,也將在近兩年內(nèi)變成歷史。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