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自幾時冷起,峰從何處飛來?”這如同佛家偈語般的楹聯(lián)自明代董其昌手書以來就一直掛在靈隱寺冷泉亭上。傳言靈隱寺前本無山,泉更無從說起,而不知何時,印度的靈鷲山峰飛來,落于此地,冰潔的山泉亦汩汩而出,零金碎玉,如聞天籟……飛峰、冷泉皆不知何來,然世事玄妙,峰回路轉,君莫問,便向此中尋。
仙靈所隱,逸世梵音
十六個世紀前,印度僧人慧理來到杭州,眼見峰巒雋秀,林蔭雅致,認為是“仙靈所隱”,即在此建寺說法,為靈隱開山之祖。五代時,吳越國王篤信佛教,令高僧王延壽主持重建寺宇,并建石塔、經(jīng)幢各兩座。當時靈隱寺有9樓、18閣、72殿,僧徒3000人,僧房1300余間,寺院香火鼎盛。南宋時,更成為禪宗五山之首,號稱東南第一山。登高極目,靈隱果然深得“隱”之意境,雖然廟宇氣勢恢弘,卻如若天成般地隱匿在一片祖母綠級的山色蔥蘢之內,天人合一,無我無相,實是佛門清修寶地。
下午四時,悠遠的響板聲在飄渺的佛香中傳來,寺里的僧侶們要開始做晚課了,游客們自覺地讓出一條通道,身著金黃色海青(袈裟)的僧侶們雙掌合十,步履輕盈,袍裾飄飄,有序地進入大殿。靈隱寺大雄寶殿,原稱覺皇殿,單層三疊重檐,氣勢嵯峨,重檐高33.6米,氣宇不凡。大殿正中蓮花石座上趺坐著佛祖釋迦牟尼,妙相莊嚴。靈隱寺至今已有14次的興毀,這尊佛像是1953年重修靈隱寺時,以唐代禪宗著名雕塑為藍本構思設計,經(jīng)周恩來總理親自審定,用24塊香樟木精心雕成,佛像上懸寶蓋,彩花垂旒,高有24.8米,僅兩次貼金,即用去黃金86兩。“見像如見佛,絕無世人相” 。僧侶們在時而激揚頓挫,時而悠遠綿長的木魚聲中,虔誠地念誦著“阿彌陀經(jīng)”、“八十八佛大懺悔文”,梵音繞梁,直達天宇。
杭州位于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省會,并是該省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中國東南重要交通樞鈕。杭州風景秀美,適合居住,自古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之美譽。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