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輪疾馳,山色如血。沿著筆直的公路與賀蘭山并行,黃昏的光線與巨大的山影在曠野里伸展。秋風過耳,車窗外依次閃過葡萄園、果園、沙礫地,還有兩旁高大的白楊,而那些在蒼茫暮色里靜默的是一座座高大的墳塋,與賀蘭山一起,在時間之城里緩緩地與風沙潛行,F(xiàn)在是秋天,在西北的一隅,出銀川城向西,都市的繁華不覺間已在身后,而賀蘭山已在眼前,等待我這次的秘境之旅。
夜登賀蘭山,遠眺鋒刃般的山峰與西面浩瀚的沙漠,長城與邊塞蜿蜒著,明月高懸,西風呼嘯,駝馬嘶鳴,征人吟唱,草木蕭蕭,依稀傳來悲涼的軍中號角,征伐血淚染沙場,多少征人骨未還。是啊,邊塞的秋天總是來得要早一些,總是會徒增幾許肅殺的色彩。
說起賀蘭山,岳飛的“踏破賀蘭山闕”詩句人們是最熟悉的。但據(jù)史料記載,岳飛并未到過賀蘭山一帶,而他為何要寫下這句詩,我想應該有另外的原因。
羸弱的宋朝,自建立起來就被游牧民族頻繁騷擾,而賀蘭山正是我國農耕民族和獵牧民族的交界地帶,歷史上曾有獫狁、姜戌、匈奴、烏桓、鮮卑、柔然、突厥、回鶻、吐蕃、黨項、蒙古等民族在這里狩獵放牧,生息繁衍。這些游牧部落強大之后擺脫對宋朝的依附,于是,戰(zhàn)爭的硝煙就不可避免地爆發(fā)了。游牧民族的強悍,作戰(zhàn)方式的靈活,使宋朝的當政者又恨又怕,踏破賀蘭山闕就當然成為宋朝將軍們的最大夢想了。不過,名將岳飛的愿望并沒有得到實現(xiàn)。實際上,在賀蘭山漫長的歷史里,也只有成吉思汗親率蒙古大軍踏破了賀蘭山闕,征服了西夏。但這位彎弓射大雕的一代天驕,卻用了整整22年的時間,四次親征,直至最后一次征伐,才勉強勝出。
《駿馬奔馳保邊疆》,小時侯我們不知哼唱了多少遍的歌,只是當我站在南北綿延200多公里的巍巍賀蘭山下,才真正領略到什么是真正的“駿馬奔馳保邊疆”。作為一道天然的屏障,賀蘭山像一匹駿馬,橫亙在寧夏平原西部,同時賀蘭山還是寧夏和內蒙古的界山,由烏蘭布和沙漠、騰格里沙漠、衛(wèi)寧北山、銀川平原相環(huán)繞。賀蘭山平均海拔2000多米,最高峰3556米,兵營、關隘、烽火臺、沙漠、藍天、白云、山峰、村莊、城市……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沿著賀蘭山東麓行走和穿越,對于那些喜歡尋古幽思的漂泊者而言,應該是此生最感快樂的事了。
然而,賀蘭山帶給我們的并非僅僅是這些。幾千年乃至數(shù)萬年的沉淀里,在深邃而遙遠的歷史空間里,賀蘭山的面紗依然猶如秘境,期待有緣人的發(fā)現(xiàn)。
到寧夏的游客,賀蘭山巖畫是必去的景點。水聲潺潺,清泉一路流淌,信步之處,目光所到之處,崖壁上、石頭上,盡是巖畫。這些巖畫最早距今已有8500多年,近至1000多年。
站在賀蘭山巖畫前,白云在藍天里緩緩飄移,時間卻仿佛靜止了,無法說清那種神秘的感覺,你不得不去穿越時空。滄桑已遠,斯人已逝,此刻,我忽然想起超載樂隊的成名曲《祖先的陰影》。賀蘭山巖畫就仿佛是那陰影,以神秘的、寂靜的、斑駁的生命印記,將我們這些后世的人隱隱籠罩。這籠罩,是歷史和時間在糾葛中制造的迷霧,等霧散盡,我們沉思的面影也許會等來這種景象: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賀蘭山風景區(qū),位于賀蘭山東麓,北起拜寺口,南至三關口,南北長30多公里,東西寬4公里。主要景點有拜寺口雙塔、小滾鐘口、蘇峪口森林公園、賀蘭山巖畫等。這里峰巒疊嶂,崖壁險峭,森林資源豐富,早在西夏王朝時期..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