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民族文化的歷史長河中,名樓文化是歷史賦予我們的珍貴財富,是厚重的歷史文化的象征,它承載了古代文人與士大夫的極高文學(xué)造詣,和主流社會文化的價值取向。悠久的名樓文化見證了華夏民族的歷史滄桑,那醇厚、精深的文化底蘊陶冶著歷代仁人志士的情懷,奇巧精美的建筑藝術(shù),滲透著民族建筑的精髓。
名樓文化是我國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它集歷史、文物、藝術(shù)、文化,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于一身集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髄。2004年,中國文物學(xué)會歷史文化名樓保護專業(yè)委員成立,由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大觀樓、蓬萊閣、鸛雀樓、天心閣、閱江樓、鐘鼓樓、天一閣等十個會員單位組成,它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樓的代表。
遠(yuǎn)眺岳陽樓
岳陽樓矗立于湖南省岳陽市古西門城頭,臨八百里洞庭,瞰萬里長江,氣勢雄偉,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譽,岳陽樓肇自漢晉,興于唐,盛于宋,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為四柱、三層、飛檐、盔頂、純木結(jié)構(gòu)。北宋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以其情景交融,浩然博大的“憂樂”情懷,更使岳陽樓名播四海。
千百年來,無數(shù)文人墨客在此登覽勝境,憑欄抒懷,,詠之于詩,形之于畫,,使岳陽樓成為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被反復(fù)抒發(fā),久頌不衰的一個主題。
登岳陽樓可瀏覽八百里洞庭湖的湖光山色。岳陽樓是江南三大名樓中唯一保持歷史原貌的文物古跡,于2001年榮膺首批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2005年被評為湖南省十大文化遺產(chǎn)。2007年9月,岳陽樓新景區(qū)建成開放,分為文物保護封閉式管理區(qū)和公益性開放式休閑觀光區(qū),新建瞻岳門、仿古城墻、角樓、洞庭風(fēng)韻詩廊、汴河街、南大門、雙公祠、五朝樓觀、碑廊、呂仙祠等景點,成為長江黃金旅游線上湖南境內(nèi)的唯一景點,是岳陽市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岳陽旅游業(yè)的龍頭。
黃鶴樓
巍峨聳立于武昌蛇山的黃鶴樓,享有“天下絕景”之稱。唐代詩人崔顥一首“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已成為千古絕唱,更使黃鶴樓的名聲久震四方。黃鶴樓共五層,高50.4米,攢尖頂,層層飛檐,四望如一。在主樓周圍還建有勝象寶塔、碑廊、山門等建筑。黃鶴樓內(nèi)部,層層風(fēng)格不相同,底層為一高大寬敞的大廳,其正中藻井高達10多米,正面壁上為一幅巨大的“白云黃鶴”陶瓷壁畫,兩旁立柱上懸掛著長達7米的楹聯(lián)。二樓大廳正面墻上,有用大理石鐫刻的唐代閻伯理撰寫的《黃鶴樓記》,它記述了黃鶴樓興廢沿革和名人軼事。三樓大廳的壁畫為唐宋名人的“繡像畫”。四樓大廳內(nèi)置當(dāng)代名人字畫,供游客欣賞、選購。頂層大廳有《長江萬里圖》等長卷、壁畫。
如今的黃鶴樓景區(qū),已是國家5A級景區(qū),國家旅游勝地四十佳。黃鶴樓是古典與現(xiàn)代熔鑄、詩化與美意構(gòu)筑的精品。它處在山川靈氣動蕩吐納的交點,迎合了中華民族登高取吉的民俗和親近自然,崇尚超脫的觀念。登黃鶴樓使得天人合一的意象互滲互融,這就是黃鶴樓的魅力所在。
滕王閣
素有“西江第一樓”之譽的滕王閣,雄踞南昌撫河北大道,坐落于贛江與撫河故道交匯處。依城臨江,瑰偉絕特,因“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一篇雄文《滕王閣序》而得以譽滿天下,文以閣名,閣以文傳,歷千載滄桑而盛譽不衰。登閣縱覽,春風(fēng)秋月盡收眼底,近可見仿古商業(yè)街迂回曲折,遠(yuǎn)可觀西山橫翠,南浦飛云,長橋臥波,令人心曠神怡。
滕王閣始建于唐代,明代景泰年間,巡撫都御使韓雍重修,樓分為三層,高27米,寬約14米。 重修后的滕王閣,高聳于南昌城西,贛江之濱。步入閣中,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閣為主題的藝術(shù)殿堂。在第一層正廳有一幅表現(xiàn)王勃創(chuàng)作《滕王閣序》的大型漢白玉浮雕《時來風(fēng)送滕王閣》,巧妙地將滕王閣的傳說與歷史融為一體。第二層正廳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筆重彩壁畫《人杰圖》,繪有自秦至明的80位各領(lǐng)風(fēng)騷的江西歷代名人。這與第四層表現(xiàn)江西山川精華的《地靈圖》,堪稱雙璧,令人嘆為觀止。第五層是憑欄騁目的最佳處。進入廳堂,迎面是蘇東坡手書的千古名篇《滕王閣序》。
滕王閣是南昌的驕傲,是豫章古文明的象征,乃中華民族文化遺產(chǎn)之瑰寶。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