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過節(jié),革吉縣察卡區(qū)的人們喜歡跳一種名為“察卡卓果諧”的自娛性歌舞。“卓果”指牧區(qū)或牧民!爸C”為藏語歌舞之意。每年藏歷八月十五日,人們舉行當?shù)胤Q為“德!钡拿耖g祭祀活動。上午身著盛裝的男女老少,帶著香草、糌粑、青稞酒到寺廟或山頂上燒香拜佛,祝愿風調(diào)雨順,牛羊肥壯。然后回到牧場舉行隆重的騫馬儀式,下午就開始跳卓果諧,通宵達旦。
跳舞時,大家圍成圓圈,男半圈,女半圈,或男女混合,少則幾十人,多則上百人,隨意出入。男唱一段眾人起舞,女唱一段又一起跳,邊唱邊舞,按順時針方向移動,有時也在原地來回移動。舞時從慢板開始逐漸加速,最后達到高潮。長短依歌詞而定。
牧民們主要養(yǎng)綿羊,稍有余力,就喜歡養(yǎng)馬。有一家人有八十多頭牲畜,養(yǎng)了十幾匹馬。養(yǎng)馬不是為了出售,耗飼料卻不少,所以沒什么經(jīng)濟價值。但在牧民們的觀念中,馬是寶貝,富裕的象征,男人沒有馬騎,步行,就會被視為低人一等。
每逢賽馬,人們都會傾其所有將自己的馬裝飾得花團錦簇,因為在那不尋常的節(jié)日氣氛中,不管是王公貴族,還是奴隸僧侶,平時的身份地位都不重要了,一切取決于賽馬的結(jié)果。一旦在比賽中名列三甲,王位、榮譽、守護神都屬于得勝的馬及其主人。
牧民們養(yǎng)羊主要是為提供肉食和羊毛。1949年后的一段時間,羊毛由國家統(tǒng)一收購,牧民完成收購指標后才能買口糧,同時賣了酥油才能買茶葉。而在1949年以前則有康巴商人、新疆商人和牧民本身,將羊毛、鹽運到拉達克、印度、尼泊爾出售,換回布匹、大米、紅糖、水果、炊具、馬具等,也有拉達克人帶著他們的特產(chǎn)阿里康布(杏子)和別的東西上門換取羊毛等物品。
革吉的牧民不殺四歲以下的羊,也忌諱自己動手殺牛羊。實在無力請人宰殺,就將牲畜捆起來,捂住其口鼻,讓它窒息而死。在牲畜斷氣之前絕對不能用刀子。操刀之前,口念六字真言,還要用轉(zhuǎn)經(jīng)筒在牛羊的腦門處點一下。剖開牛羊時,千萬不能讓血濺到自己的前胸。
而且無論是請人,還是自己動手,女人都不能與此沾邊,連幫忙也不行。每月15、30兩日嚴禁殺生。一般在一年的十月至十一月間宰殺牛羊,約一周一只,將整個冬天所需的肉食全部準備好。除非遇到婚禮、集會等特殊情況,其余時間都不再宰殺牛羊。
革吉的牧民儲存過冬的肉食也自有一套。他們先吃內(nèi)臟,然后將牛羊切成幾大塊,填回牛羊皮里,再拿到屋外冷凍起來,需要時又一塊塊掏出來,這樣可保持牛羊肉的新鮮。另外牛羊切成多少塊,從什么部位割開,都有一定的講究,有的是四塊,上面兩塊下面兩塊;有的是十八塊。
一只羊的肉要裝進另一只羊皮里。也有人將內(nèi)臟洗干凈,裝進牛羊肉的胸腔,到第二年春天還有內(nèi)臟吃。一般認為最好的肉是胸脯肉,用來招待客人,或由家里的老人、主人、男人享用。脖子、腿腳肉就差一些,內(nèi)臟中的肺都用來喂狗,人是不吃的。(文/格勒)
西藏自治區(qū)位于中國的西南邊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西藏是一個美麗、獨特而又神秘的地區(qū),這里有舉世聞名的珠穆朗瑪峰,世界第一大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令人神往的神山圣湖,濤聲陣陣的原始森林,雄偉壯觀的布達拉宮..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