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池儺戲
貴池儺戲
安徽古老稀有劇種之一,主要流行于佛教圣地九華山下的劉街、姚街、梅街、棠溪、桃坡、元四、渚湖、清溪、茅坦、里山一帶。它是以宗族為演出單位,以請神敬祖、驅(qū)邪納福為目的,以佩戴面具為表演特征的古老戲曲藝術(shù)形式。
據(jù)清代貴池人郎遂所編《杏花村志》記載,貴池儺戲源于對昭明太子的祭祀活動。明嘉靖《池州府志》對貴池儺戲活動內(nèi)容有較明確的記載:“凡鄉(xiāng)落自(正月)十三至十六夜,同社者輪迎社神于家,或踹竹馬,或肖獅像,或滾球燈,妝神像,扮雜戲,震以鑼鼓,和以喧號,群飲畢,返社神于廟!
貴池儺戲一般只在每年農(nóng)歷正月初七至十五祭祀時擇日演唱。演員和觀眾都是本宗族成員。各宗族之間在演出日期安排、劇目順序、演出形式,以及劇本、唱腔、面具、服飾、道具等方面,均有所不同。這與當(dāng)?shù)氐牧?xí)俗風(fēng)尚、自然條件、經(jīng)濟狀況有密切關(guān)系。
貴池儺戲演出為三段體,即儺儀、儺舞——正戲——儺舞、吉祥詞。也就是在正戲的前后,必須有“請神”和“送神”儀式,如“迎神下架”、“送神上架”、“請陽神”、“朝廟”等。
貴池儺戲演出劇目有兩類:一類是以舞蹈為主,以“悅神”為目的的儺舞與吉祥詞。儺舞由《舞傘》、《打赤鳥》、《魁星點斗》、《舞古老錢》、《舞回回》、《舞滾燈》、《舞判》(亦稱《判官捉小鬼》)、《舞芭蕉扇》等十余種。吉祥詞由《新年齋》、《問土地》、《問社公》和《散花》等。另一類是有唱、有白、有故事情節(jié)的正戲(又稱“本戲”),劇目有《劉文龍趕考》、《孟姜女》、《張文顯》、《搖錢記》、《陳州放糧》、《花關(guān)索》和《薛仁貴征東》等。另有《包文拯犁田》、《黃太尉》、《斬涇》、《姜子牙釣魚》等劇目已失傳。
貴池儺戲由于各宗族代代沿襲,互不交流,故至今仍保持著古樸、粗獷的原始風(fēng)貌,被譽為“戲曲活化石”。它對研究中國古代戲曲、民俗文化、社會風(fēng)尚、宗教演變都有一定的價值。
徽劇是一種重要的地方戲曲聲腔,主要流行于安徽省境內(nèi)和江西省婺源縣一帶。明末清初,亂彈聲腔傳入安徽,與地方聲腔及民間音樂結(jié)合,在安慶府的石牌、樅陽、桐城等地形成撥子。乾隆年間,撥子與四平腔脫胎而來的吹腔逐漸融合,形成二簧腔。二黃腔又與湖北西皮形成皮簧合奏,奠定了徽劇的基礎(chǔ)。
清初,徽劇盛行于安徽及江浙一帶,在南方流布甚廣;清中期,風(fēng)靡全國。清乾隆年間,“三慶”、“春臺”、“四喜”、“和春”四大徽班先后進入北京演出,名噪華夏,這就是著名的徽班進京。清道光、咸豐年間,徽劇在北京同湖北漢劇等劇種結(jié)合,逐漸演變成京劇。清代后期,京劇興盛,徽劇藝人多改學(xué)新腔,但徽劇在徽州部分地區(qū)仍然流行;談∈且粋包羅萬象、五彩繽紛的藝術(shù)寶庫,是新安文化燦爛篇章的重要一頁。
又到明媚春季,人說遠(yuǎn)方才有風(fēng)景,我們特別為你精選了一系列境外踏青的好去處,讓你帶著一份悠游的心情把玩春天... |
一輛載有中國游客的大巴車在亞利桑那州著名的胡佛水庫附近的高速公路翻車,造成至少7名中國游客死亡... |
|||
四川經(jīng)歷的一切并沒有將它就此埋沒,反到屹立而出,又到了春天這個旅游的季節(jié),讓我們帶你走進不一樣的四川... |
主題酒店也稱為“特色酒店”,是以某一特定的主題,來體現(xiàn)酒店的建筑風(fēng)格和裝飾藝術(shù),讓顧客獲得富有個性的文化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