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閣
抬閣
上閣表演者多為兒童。
高閣主枝高3~8米,主枝和架子不僅要堅固還要輕盈、巧妙,能承重又能滿足不同造型要求。
“抬閣”是集歷史故事、神話傳奇于一體,融繪畫、戲曲、彩扎、紙塑、雜技等藝術(shù)為一身的民間大型造型舞蹈,是中原地區(qū)民間春節(jié)社火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綿延傳承至今的中原“抬閣”被譽為“華夏一奇”,在中華民俗和中國民間藝術(shù)領(lǐng)域影響甚廣。
“抬閣”顧名思義,就是人們抬著一個用竹木或鐵質(zhì)材料扎制成的類似“閣”的架子進行表演!伴w”分平閣、高閣,平閣只設(shè)一層架子,表演者或站或坐其上表演;高閣也被稱為“鐵枝”,制作表演較為復雜,即在主架上再分上、中、下三架,每架的分枝上分別安排不同的表演者。
高閣主枝高3~8米,主枝和架子不僅要堅固還要輕盈、巧妙,能承重又能滿足不同造型要求。同時高閣表演要利用道具和表演者的衣服飾品等遮掩架子,使觀看者看不到架身,如同表演者真的站在空中一樣。
抬閣表演時,為保證表演者的安全,架子上多見一些長長的飄帶,一為好看,二來可以通過這些飄帶維持平衡。而在“閣”旁,還可見伴隨修行者手持長叉,這些長叉除為表演者傳遞道具外,也用于維持架子平衡。
上閣表演者多為兒童,兒童體輕,可減輕抬閣者負擔,而且上閣表演的孩子更易受人寵愛,“女孩上過裝,婆家不用相,男孩上過裝,媳婦隨便相”等俗語也說明這一點。
閣上表演者為3~5名兒童,上閣兒童略施粉黛,面色粉紅,在架子上做出多種動作,并結(jié)合所扮演的角色和人物特點做出多種表情,活靈活現(xiàn)。
“抬閣”演出時,閣前有鑼鼓或秧歌隊,鑼鼓聲聲中歡快的秧歌扭起來,簇擁著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抬閣”前行,十里八鄉(xiāng)的鄉(xiāng)親紛紛前來觀看,場面蔚為壯觀。
在2006年10月舉辦的第八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中國首屆民間飄色(抬閣)藝術(shù)展演上,安陽縣抬閣表演隊榮獲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而安陽已成為“中國抬閣文化之鄉(xiāng)”。
又到明媚春季,人說遠方才有風景,我們特別為你精選了一系列境外踏青的好去處,讓你帶著一份悠游的心情把玩春天... |
一輛載有中國游客的大巴車在亞利桑那州著名的胡佛水庫附近的高速公路翻車,造成至少7名中國游客死亡... |
|||
四川經(jīng)歷的一切并沒有將它就此埋沒,反到屹立而出,又到了春天這個旅游的季節(jié),讓我們帶你走進不一樣的四川... |
主題酒店也稱為“特色酒店”,是以某一特定的主題,來體現(xiàn)酒店的建筑風格和裝飾藝術(shù),讓顧客獲得富有個性的文化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