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話說石頭寨http://tour.sina.com.cn 2008年09月01日17:21 新浪旅游
驅(qū)車從黃果樹瀑布景區(qū)出發(fā),往鎮(zhèn)寧方向行七八公里,只見一馬平川的田野突地壟起一個小山崗,山頂樹高林密,山腰和山腳卻堆滿了石頭房子。平整而寬闊的柏油路與寨子擦身而過,被清清亮亮的白水河和寨子緊緊地夾在中間,河邊的垂柳不時伸出纖纖的細手拍打寨門,也似乎在向客人招手致意。 這白水河就是黃果樹瀑布水源,沒有半點污染,緩緩的流淌著一泓清幽,一座六個孔的石橋,穩(wěn)穩(wěn)地跨在河上,與旁邊的石頭寨、與河邊的垂柳以及河的另一岸一排長長的亭形走廊組成了一幅絕色的圖畫。那亭形走廊是供游人們白日垂釣和晚上吃燒烤的地方。 長亭,綠樹,青山,小橋,流水,人家……這一切,讓我止不住舉起相機拍個沒完。 寨門是一圓形石拱門,上面鑲了石頭雕刻的紅色楷書“石頭寨”三個字。身著布依服飾的姑娘們端坐寨門口,向每一個游客點頭微笑。進了門,只見偌大寨子沒有一塊磚,一片瓦,所有的建筑從房頂?shù)綁Ρ谌鞘^,腳下踩的也全是石板地、石階梯。據(jù)說,這個寨就是因為全是石頭,才被稱作石頭寨。 從村民口中得知,這個石頭寨隸屬黃果樹管委會黃果樹鎮(zhèn),全寨居住300多戶人家,全是布依族人,而且,全寨人都姓伍,沒有一戶雜姓。 寨子是石頭的世界,也是蠟染的世界,幾乎家家戶戶的門前都掛著蠟染出售。很多游客圍著蠟染討價還價或者拍照。原來,據(jù)說這兒又稱“蠟染村”,織賣蠟染是村民們主要經(jīng)濟來源之一。 今年4月30日,石頭寨作為黃果樹景區(qū)的附設(shè)景點之一,正式向游客開放接待客人。民族特色、石頭建筑、蠟染是石頭寨的主要賣點。自從黃果樹景區(qū)在貴陽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后,這里就成了熱點,一位村民告訴我說,每天來寨子觀光的不下五百人。 有了游客,村民們可不傻,好多人家搞起了“農(nóng)家樂”。一位叫楊國芬的女主人一邊整理門前長長掛著的一排蠟染,一邊喜滋滋的告訴我:就這幾天,接待了20多名旅客住宿,有100多名客人在她家吃飯。她說,住宿不貴,每客花上10元錢就能住得舒服,至于吃的,臘肉、血豆腐可是游客們最喜歡不過的了,幾塊錢就能吃上一頓。仔細算下來,石頭寨開放不到10天,她們家經(jīng)營食宿和蠟染就賺了好幾百塊錢哩。 寨子里還有戶“溶洞人家”。這戶人家的房子修在寨子盡頭處,戶主叫伍文勝,一幢占地約200平方米的石頭房20多年前倚洞而建,房在洞上,洞在屋中,走進屋子里,一股涼風(fēng)撲面而來。伍文勝的女兒伍亞開了燈,帶著我進洞轉(zhuǎn)了一圈。里面別有一番風(fēng)景,天然的溶洞,長長的巷道過后便是一“大廳”,約30平方米寬,平平的,空氣很涼。仰頭一看,各種鐘乳石在電燈光的照耀下發(fā)著晶瑩的光。通過“大廳”,再轉(zhuǎn)過迷宮一般長長的彎彎的巷道便是一出口,這出口正好就在這幢房子的旁邊。這樣的溶洞人家,算得上一絕!伍亞告訴我,她家準(zhǔn)備用這溶洞也搞個別具特色的“農(nóng)家樂”。伍亞說,石頭寨沒開放前,這個溶洞只是自家乘涼方便,現(xiàn)在石頭寨游客多了,這個溶洞倒成了石頭寨的一大亮點,好多人都來參觀哩!為了平整溶洞內(nèi)的地面,修復(fù)和擴長巷道,她們家已花去了不少錢,姐妹幾個外出打工的錢全都投進去了。接著伍亞又說,不過不要緊,這錢早晚有賺回來的一天。 進寨之前,黃果樹管委會辦公室的佟主任說,石頭寨曾經(jīng)是電影《山寨火種》和《良家婦女》的拍攝地。這兩部電影中不少角色就是寨子里的村民,當(dāng)年的小演員們?nèi)缃穸家讶脦琢恕R驗橛羞@兩部電影的拍攝,黃果樹集團公司也沒忘記用這兩部電影來吸引游客,寨子里的村民介紹說,管委會專門組織了電影隊每晚在寨子里放這兩部電影,好多游客為了一飽眼福,來了就不走,晚上住在石頭寨里。
【發(fā)表評論 】
精彩旅游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