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走進九一八歷史博物館http://tour.sina.com.cn 2008年08月29日14:31 新浪旅游
很早就聽到一首悲傷的歌: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還有那衰老的爹娘!熬乓话恕,“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xiāng),拋棄那無盡的寶藏,流浪!流浪!整日價在關內流浪! 歌詞哀痛抑郁,曲調凄清悲涼,幾十年后讓人聽了,也禁不住要掉下傷心的眼淚,尤其我們是炎黃子孫,更切身的是我的家鄉(xiāng)那時就在遼寧,因為“九一八”事變,我的先人才離開了遼寧,到了黑龍江,在這里有了我的父輩。 我來到“九一八”事變發(fā)生地,已經(jīng)是七十多年以后了。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傍晚,日本關東軍虎石臺獨立守備隊第二營第三連離開原駐地虎石臺兵營,沿南滿鐵路向南行進。夜二十二時二十分左右,日本部隊長官柳條湖分遣隊隊長河本末守中尉為首一個小分隊在奉天(現(xiàn)沈陽)北面約七點五公里處的柳條湖南滿鐵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藥,炸毀了小段鐵路。并將三具身穿東北軍士兵服裝的中國人尸體放在現(xiàn)場,作為東北軍破壞鐵路的證據(jù)。爆炸后,駐扎中方北大營和沈陽城的日軍兵分南北兩路,向中國軍隊駐地北大營進攻。南軍為平田幸弘指揮關東軍第二師步兵第二旅第二十九團,北軍為島本正一指揮的鐵路守備隊第二營。 當時,北大營駐守的東北軍第七旅毫無防備,被打得措手不及。而事前張學良曾訓令東北軍不得抵抗,駐守部隊并未做出激烈反擊。第七旅三個團中有兩個團按指示撤走,只有王鐵漢的六二O團未及時接到撤退命令,被迫自衛(wèi)抵抗,最后突圍撤走。 其實日本侵占中國的野心由來已久,一九O五年,日本在日俄戰(zhàn)爭中獲勝,通過日俄講和條約,將中國旅順、大連等地的租借權和長春-旅順的鐵路及附屬設施的財產權利占為己有。此后,日本創(chuàng)立“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并有關東軍負責鐵路沿線的警備。一九二七年六月,日本召開“東方會議”,并制定了《對華政策綱要》(即田中奏折)。在田中奏折中曾經(jīng)提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國征服,其他如小中細亞及印度、南洋等異服之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 當初,日軍與東北軍閥張作霖維持了合作關系,但漸漸的,日本開始將張作霖視為障礙。一九二八年,關東軍將張作霖乘坐的列車炸毀,張作霖重傷不治身亡,史稱皇姑屯事件。日本關東軍希望籍此事件造成東北出現(xiàn)群龍無首的局面;使猛褪录⑽匆鹑哲娝诖臇|北混亂,相反,一九二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張作霖的繼承人張學良突然宣布全東北易幟,接受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領導?上У氖菄裾钚械氖恰盁o論日本軍隊此后在東北如何挑釁,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沖突。吾兄萬勿逞一時之憤,置國家民族于不顧”的不抵抗主義,東北的長官張學良又是個只知盲從的渾人,坐鎮(zhèn)沈陽的指揮官王以哲、榮臻經(jīng)受了連年的軍閥混戰(zhàn),神經(jīng)麻木了,也沒有把這次事變看得太過嚴重,就執(zhí)行不抵抗命令,北大營逾萬名守軍被只有五百多人的日軍擊潰。日軍在占領沈陽之后不久,又相繼占據(jù)了遼、吉、黑、熱河四省,東北地區(qū)從此被日寇的鐵蹄蹂躪了十四年之久。 為了讓子孫后代永世不忘日本帝國主義給中國人民帶來的苦難和恥辱,一九九一年沈陽市人民政府在大東區(qū)望花南街“柳條湖事件”發(fā)生地南二百米建起了九一八事變陳列館,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同志揮筆寫下了“勿忘‘九.一八’”的題詞。一九九七年開始擴建,一九九九年九月十八日新館正式落成并對外開放。博物館由中共中央總書記親筆題寫?zhàn)^名,占地面積三萬一千平方米,建筑面積一萬二千六百平方米,展覽面積九千一百八十平方米。由九一八事變殘歷碑、警世鐘亭、主館、勝利紀念碑等構成獨具風格的建筑群體。館內陳列展線五百一時米,展出珍貴歷史照片八百多幅,文物資料五百多件,大小場景十九個,是一部全面反映東北人民慘遭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繼而奮起抗爭,最終取得勝利的歷史畫卷,并配備有分區(qū)廣播、電子閱覽室、多媒體電腦系統(tǒng)及國際互聯(lián)網(wǎng)等高科技設施,是一座大型的現(xiàn)代化的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基地。
【發(fā)表評論 】
精彩旅游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