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稻城介紹http://tour.sina.com.cn 2008年08月29日11:20 新浪旅游
稻城 稻城介紹 稻城縣位于四川省西南邊緣,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地處北緯27°58`—29°30`,東經(jīng)99°58`—100°36`,南北長174公里。東西寬63公里,7323平方公里,全縣轄十三鄉(xiāng)一鎮(zhèn),總?cè)丝谌f余人,其中農(nóng)業(yè)人口二萬五千人,居民以藏族為主,縣城所在地金珠鎮(zhèn),海拔3740米。東南與涼山州木里縣接壤,西界鄉(xiāng)城縣,并與云南省中甸縣毗鄰,北連理塘縣,距康定432公里,距成都800公里,距云南省中甸縣(從鄉(xiāng)城縣環(huán)繞)330公里,從本縣東義區(qū)思子宮出境到中甸縣城100余公里。 稻城古名“稻壩”,系藏語譯音,“稻”為邊,即溝尾的意思,是山谷夾溪的地方!暗緣巍币鉃樯焦葴峡趯掗熤亍 東漢為白狼羌地,唐屬吐蕃,元屬吐蕃等路宣尉司,明屬朵甘都司,清屬里塘土司。 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里塘土司歸附。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授宣撫司,轄里塘、鄉(xiāng)城、稻壩、貢噶領(lǐng)地,地方千余里。光緒言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改土歸流”設(shè)稻壩委員。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奏設(shè)“稻成縣”、“貢噶嶺縣丞”。宣統(tǒng)三年(公元1911年),正式核準置“稻成縣”,隸康定府;“貢噶嶺”設(shè)縣丞,屬稻成縣!端拇v代政區(qū)今釋》“初名稻縣,后衍為稻成縣”!段骺祱D經(jīng)》“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因在此試行種稻,故改名稻城縣,預(yù)祝其成功之意”。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擬升“貢噶縣”,未成,廢入稻成縣;屬邊東道。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屬川邊特別行政區(qū)。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屬西康屯墾使行署。民國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西康省成立,改名“稻城縣”,屬西康省第五行政督察區(qū)。1950年,屬西康少康定專區(qū)。 解放后,1950年12月,屬西康省藏族自治區(qū)。1955年,屬西康省藏族自治州;同年10月,西康省撤消,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縣名沿用至今。 獨特的地質(zhì)構(gòu)造使稻城的地型、地貌十分特殊,它北高南低,西高東低,群山起伏。山脊河谷相間,形成既有終年積雪的高海拔山嶺,由有幽深詭秘的低海拔河谷,地型天然地劃分為三個類型區(qū);三種氣候帶(高山寒帶、山地寒溫帶、山地暖溫帶)。 一、北部為高原寬谷,海子山和稻城河,冰蝕巖盆和斷陷貧地遍于地表,草原遼闊,此處是青藏族高原最大的古冰體遺跡,素有“稻城古冰帽”之稱,其冰蝕地形十分發(fā)育,冰蝕巖盆星羅棋布,在海子山中部挖掘出的恐龍牙化石和桉樹化石,使此處成為科研、探險的理想天堂。 二、中部為山原區(qū),包括波瓦山和赤土河。山原地貌明顯,屬一熟作物和兩熟作物相間區(qū),這些豐富的地貌特征,多變的氣候特點,孕育了清澈秀麗的河流,無垠的草場,司機景色分明,冬日白雪皚皚,銀裝素裹;春夏百花爭艷,層林盡染,魚翔淺低,鷹擊長空;秋季萬紫千紅競自由。 三、南部為高山峽谷區(qū),屬山地暖溫帶,俄初山和東義河,溪流發(fā)達,森林茂密,植物豐富,氣候多變!耙簧接兴募荆锊煌臁,河谷兩邊,怪石磷峋、濤聲隆隆,瀑布層疊,山水相映。 縣境內(nèi)有亞相自然保護區(qū)和海子山自然保護區(qū),由于有不同地型和氣候特征,形成了豐富的旅游資源。縣境內(nèi)最高海拔6032米,最低處為俄牙同鄉(xiāng)的色空村,海拔1900米。除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外,還有豐富的宗教文化,濃郁的民族風(fēng)情。全縣14座藏傳佛教,教派齊全、藏文化博大精深。由于山川阻隔,氣候差異、居住地差異、生活、生產(chǎn)的差異。導(dǎo)致語言、服飾、風(fēng)俗的差異。在濃郁的宗教氛圍渲染下,平添了許多獨特深邃的民族文化色彩和絢麗多彩的民風(fēng)民俗。
【發(fā)表評論 】
更多關(guān)于 稻城 稻城秋季 稻城旅游 的新聞
精彩旅游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