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山峽景區(qū)
http://tour.sina.com.cn 2008年08月27日19:04 新浪旅游

鐘山峽位于仙女湖的中部,是連接舞龍湖與鈐陽湖兩個景區(qū)的水上通道。這里有兩座夾江并峙的山峰,南面的為南鐘山,北面的是北鐘山,合起來叫鐘山在兩山掩映的幽谷之中,因有巨石臨江如峽,故名鐘山峽。 關于鐘山的來歷,據(jù)古代文獻記載:西晉永嘉元年(公元307年),洪水暴發(fā),有大鐘從山澗中沖下來,有人撿到后送往官府,官府考察鐘上的銘文,才知是秦代樂器,此后此山就叫鐘山。另據(jù)《輿地紀勝》上說:曾有漁夫在此釣得一把金鎖,又得到一個形狀象鐸的鐘。當他試著把鐘舉起來時,鐘聲響如霹靂,山川震動,漁夫嚇得心驚肉跳,這鐘也因此從他顫抖的雙手中滑落水中!所以隋朝曾打算在新余設立鐘山府。雖然府沒有設成,但可見鐘山峽名氣之大。 鐘山峽長達3公里,它既與宜春城北二十里的牛欄峽、鈐陽湖西端的昌山峽合稱“袁河三峽”;又與舞龍湖中的九曲峽、昌山峽合稱為“仙女湖小三峽”。鐘山峽峽北,名勝古跡很多,有江西第一個狀元、唐朝觀光人氏盧肇的讀書臺,有石頭船、石篆文、紗帽石、豬心石、兩板橋、憩所洞、石板砧、盧肇《鐘山峽記》石刻等景物。整個峽谷從平面上看,呈弧狀彎曲的態(tài)勢,弧形頂部在峽北正中。如果乘熱氣球或直升飛機俯視峽谷,它又像玉如意的把柄。相傳當年“毛衣”仙女返回天庭時,與新余青年郎君戀戀不舍、牽手握別之際把天庭傳令官的玉如意撞掉了,如意頭向地面撞了兩下,先是撞向分宜,撞出了鈐陽湖;彈地上升后再撞向新喻,這時如意頭已粉碎了,碎片墜落,撞擊地面形成了曲水通幽、撲朔迷離的舞龍湖;而如意的把柄,則深深地砸向鐘山,形成了將鐘山隔斷為南北兩山的鐘山峽。 鐘山峽自古山勢高聳,水流湍急,過往船只如遇風浪,便有船毀人亡的危險。據(jù)《安成記》記載 :鐘山臨水阻峻,春夏兩季水落石出流尤為湍急,回旋涌沸。趙濂在其《鐘山峽》中曾有“危石擊濤翻白雪,亂峰擁黛入青電旻”的詩句,也道出了此峽的險境。江口水庫建成后,由于水位的提高,這種阻峻的險況有了明顯的改觀。從鈐陽湖而下,頓覺兩山飛峙,峭壁穿空,怪石林立,大有橫刀立馬之勢;極目遠眺,綠樹成蔭,花繁草茂,真是遮不住的青山隱隱,流不斷的綠水悠悠。到此游覽,別是一番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