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崗山觀音巖http://tour.sina.com.cn 2008年08月27日18:49 新浪旅游
大崗山位于新余市分宜縣西南部,是仙女湖風景名勝區(qū)的一個分景區(qū)。山勢東傾,主峰為二仰峰,海拔1019.8米,因稍低于海拔1300多米的宜春仙山而得名。觀音巖位于二仰峰東面山腰。 觀音巖一帶名勝如云,既有觀音坐蓮端拱于前,齋盤山、掛壁洞磊落出奇,又有涼傘峰環(huán)聚于后,石牛嶺、瀑布泉崢嶸秀麗。從瀑布泉徐行而下,則有"象公潭為之積其流,獅子巖為之鎮(zhèn)其口。石筍競天,橫松俯地,相傳謂之擎天柱"(黃子澄《大崗山記》)。為了便于欣賞觀音坐蓮懸崖和四周勝景,在巖上兩石之間,架有玉帶式拱形石砌天橋。橋的兩頭松石環(huán)繞,橋的南端有明太常寺卿黃子澄撰文的《大崗山記》青石碑。碑高1.65米,寬0.74米。碑文洋洋千言,附錄觀音巖詩曰: 觀音儼似坐蓮臺,為問幾時手自栽? 坐上千花千世界,缽生一葉一如來。 循觀音巖下行,有仙巖土地宮。這里尚存"大士丹池"字碑;碑下一泓清澈可鑒、四季不涸的流泉。上立"龍泉池"、"九天洞府"石刻,皆鐫于清光緒八年(1882)。 從龍泉池下行20米許,就是唐代尚雅禪師興建的廣慶寺。寺雖毀址尚存,面積有一畝之大,可見當年法脈之長、香火之盛。寺的后山立有多座和尚墓塔。其中,光緒九年(1883)重修的兩座墓塔分別鐫刻"臨濟派"和"臨濟正宗"的宗名。而最靠近寺后的一座較大墓塔,是越凡老和尚的墓塔,墓碑文曰:"光緒辛巳七年孟夏月吉旦,開基圓寂先老大祖字越凡老和尚之塔位。"塔上還鑲嵌了記述《西游記》中唐僧取經故事的若干塊浮雕。其中一塊保存完好,刻有孫悟空、豬八戒以及陪襯的花草樹木。此外,仙巖《廣慶寺記》碑和光緒九年(1883)分宜縣告示牌還記載了當時仙巖游覽、朝山的盛況。 從上述景觀我們可以看出,這里的廣慶寺作為禪宗叢林,是屬于臨濟派的,而從仙巖土地宮、九天洞府看來,又有濃重的道教色彩?偠灾,在林山云海、幽谷芳岫的掩映下,這里是佛道交融的觀光、朝拜勝地。 若從觀音巖向西南行走數里,就到了長埠林場南端的白石巖。巖上小石林立,上伏巨石一塊,瑩滑方平,有古篆十余行,不能辨識。相傳明代有童子采樵其間,"恍惚見樓臺數重,一婢女炊黍廊下,見童子予以食。后導入小園,有奇花高丈許,朵大如盂,數美人著華服宴飲花間。婢呼童跪拜。眾美人凝視,喜上眉梢,欲言未語,嫣然一笑。復引出。童子歸而告家人,往視,僅見平蕪綠野,山石林立,山鳥啼飛而已"(《分宜縣志》)。所以元代學者歐陽玄對白石巖產生了濃厚興趣,并作《白石巖》詩一首以詠心懷: 道人獨坐白巖阿,巖下皚皚白石多。 曾到普陀南海岸,白花無數擁盤陀。
【發(fā)表評論 】
精彩旅游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