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風從這里吹過——圍場壩上、塞罕壩、克什克騰旗http://tour.sina.com.cn 2008年08月26日15:14 新浪旅游
早晨和暖的陽光打在濕漉漉的襪子上,我仿佛聽到了水氣在歡快地蒸騰并發(fā)出吱吱的聲音。昨天下午,一場大雨不期而至,并且斷斷續(xù)續(xù)地下了一整晚。現(xiàn)在雖然天氣晴好,但土路上的水坑和草叢里的露水還是相當充足,我過分地相信了鞋子的防水性能,于是一大早從將軍泡子出來時,鞋子卻全濕透了。心情很沮喪,當BURMASTER把車子停在軍馬場的一片油菜花地邊上時,我不失時機地把鞋子脫掉,搖下車窗玻璃把小襪子連同小腳丫一同擱在那晾了。今天是計劃中呆在壩上最后的日子了,土豆南瓜湯他們仨正在車外不亦樂乎地按著快門。這時,天上飄來了一片云,剛好支在電線桿上,我趕快拿起我的老祿萊雙反,把焦點調到超焦距,默念了一下陽光十六法則…… 走的這一趟壩上,有一個收獲,就是讓我重新認識了一次普桑。這臺車牌叫“去四處遛遛”的普桑是天晴好拍片兄弄回來的,其貌不揚的程度讓我至今找不到詞兒來形容。直到一天我們在去蛤蟆壩的路上慢慢地爬過一臺小切的時候,我才壓迫不住心里的贊嘆:“普桑真行!”一路上,大家甚至把他稱作咱這隊伍里的第六名成員。為了不誤導看官,我在這里還是要把事情說得清楚明白點,壩上的土沙路對于一臺十歲的普桑來說確實是太吃力了。由于夏天草原雨量較多,一般的土路都遍布水坑,沙和泥混合在一起,車子走過很容易發(fā)生打滑和拖底的情況。在去北溝和摸黑上喇嘛山的路山咱們就沒少推過車。結論:普桑在泥路上爬過小切只是個別現(xiàn)象,去壩上還是帶上你心愛的四驅! 說到車子的話題,咱們也就順便說說壩上的路吧!現(xiàn)在從北京到軍馬場基本上是“北京——京承高速——灤平——隆化——承圍線——圍場——軍馬場”這樣子走,如果沒有走錯的話,一路都非常通暢。但走京承高速一段時要注意的是,高速上“灤平”出口在夜間不易發(fā)現(xiàn),估計白天也好不到哪里去。一但錯過了,咱們就只能從“紅石砬”出口出來,走雙塔鎮(zhèn)——韓麻營這一段。而這段路路況可就不夠恭維了。路窄不在說,這一路上被超載車輛壓出來的坑坑洼洼著實讓人有點煩。到壩上以后,除了去樺木溝方向和去公主湖方向有一段柏油路以外,所有景點目前都只有土路,有的甚至是要步行進去的。這種土路受雨水影響比較大,像去東溝的路,天晴時路況還行,咱們一行能開著普桑進去。但走不到一半,老天突然發(fā)難,下起豆大的雨來,來時的土路霎時變成泥漿路。咱們不敢再深入,只得讓普桑空車出來,剩下的人就下車走路。去野鴨湖的路現(xiàn)在都用鐵絲網(wǎng)攔了,車進不去,但人能進。從軍馬場向將軍泡子方向走,過了安檢站后的右手邊就有一個路口,從那里進去的話,腳頭快的只需要30分鐘左右。而進三拐子溝的路現(xiàn)在也是被攔起來了的,據(jù)當?shù)氐娜苏f其實還是能找到進去的路,向樺木溝方向過了票站和安檢站后沿柏油路一直下,當你發(fā)現(xiàn)有地方的鐵絲網(wǎng)開了個口子的,往里面鉆就行了。而三拐子溝的路況非常差。那天,我們嘗試著開車進去,在路上遇到一輛依維柯,司機聽咱們說要進三拐子溝者直搖頭,他們的車都無法進去。走路進去唄!這是一個多么錯誤的選擇啊!進溝的路都是七拐八拐的,于是才有三拐子的雅號,外人走進去迷路的機會很大,所以相當危險。實在要進去的話就只有找臺2020。 去年秋天離開壩上的時候,我們曾相約要在夏天的時候再來看看。而如今的軍馬場改變也實在太大了,這種改變是你能親歷的。有一天午飯后散步在迎賓路上,我驚呀地發(fā)現(xiàn)一排商鋪不知道什么時候已悄悄的出現(xiàn)了。爬上喇嘛山頂觀晨霧,當年腳下的小村莊也著實不是以前的模樣了。而這里所說的“當年”僅僅是十個月前。小村莊的規(guī)模已增了一倍,在不久的將來,這里將是一個賓館林立的小鎮(zhèn)。 不知道什么時候,壩上開始為世人所認識。但我絕對有理由相信,壩上是因為攝影師們的照片而走向世人的。照片不但吸引了新一批的攝影者,而且也帶來了游客。當年人跡罕至的小村落,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游人如鯽。當市場經(jīng)濟的種子在偏遠的小村落里發(fā)芽的時候,或許一切都是時候改變了。很多人來到這里一邊驚嘆那讓心靈振憾的風光一邊又要故作痛惜曰游人為這里帶來了破壞,遺風不再云云。大抵說這話的朋友已忘了自己游人的身份。以前我總覺得,現(xiàn)代文明應盡量避免去打擾原生態(tài)的文明。畢竟,兩者在價值取向上存在很大差異,對幸福的觀念也不盡相同。而大部份的原生態(tài)文明,最終會因為現(xiàn)代文明的大量滲入而歸于消滅。但后來我知道這個想法是多么的錯。市場經(jīng)濟其實早已滲透到華夏民族所占據(jù)的每個角落,誰也無法回避。隨著青藏鐵路的開通,雪域高原也會為之感染,F(xiàn)代工業(yè)文明的優(yōu)越性是難于拒絕的,老百姓都有富起來的權利,我們憑什么一邊享受著現(xiàn)代社會的優(yōu)越生活一邊又要求別人活在原生態(tài)里頭呢?這無異于把別人圈養(yǎng)在古老歲月中供自己利用回歸自然的借口來享受。如果一個事物他最終是要離世人而去的話,誰也無法阻止,在一個單面社會里,個人的一廂情愿往往是要被無情地掩蓋的,博物館可能才是他們的歸宿。 既然談到了變化,那咱們是忍不住要進行比較的。在途中,我們經(jīng)常討論壩上的秋天美還是夏天美,是山溝里美還是泡子里美等不一而足,而且大多也是無結論的閑談。當然,在這里咱也沒有對此下結論的意思。在這里只是想再討論一個問題,風光攝影所表達的是什么內容的問題。很多人認為,風光攝影首先應該再現(xiàn)自然之美。但是,咱的認識是,將自然之美作為風光攝影之首要并不妥當。因為這只強調了攝影的記錄功能,僅停留在技術的層面。自然之美已由自然本身表達出來,只要我們身在現(xiàn)場就能感受到。而以表達自然之美為目的的風光攝影,其作用也就只是讓別人能感受這種美而不需要親自到場罷了。風光攝影要升華為一種藝術,其所表達的首先應該是藝術創(chuàng)作者自己對這種美的主觀感受或想法。面對壩上,我們該如何組織畫面去表達我心里的美景?如何表達我對美的想法?我們對于美的價值追求,是不是也能通過光圈、快門、焦距仍至畫幅等一切能量化的東西表達出來呢?攝影藝術的本質是藝術而不單純是技術,其內容仍然是以我們的精神世界為主。遺憾的是,在壩上,我們實在走得太匆忙了點。很多時候,我們也僅充當了一名記錄者,而對于我們心里的壩上,竟然未能預留出足夠的思考的時間。怪誰?不怪誰,咱們其實不也只是一名游人嘛? 放下筆,看看我寫的那點文字,散亂了,像是夢魘。用黔驢技窮來形容現(xiàn)時的狀態(tài)再合適不過了,就此打住也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離開這片風吹過的地方,我們是時候進入夢鄉(xiāng)了。 給最近去壩上的朋友一點建議: 1、壩上草原廣闊,長焦用武之地大;葉赫清風兄給出的建議,所帶器材不必求全,壩上攝影保持良好的體力是前提,不要因為勞累影響拍攝的興趣。尤其是120器材,帶多了你會哭的…… 2、草原夏天的日照時間較長,從早上3:40左右日出到晚上8:40左右才日落完畢。防曬措施相當重要。另外,色友不宜長時間作戰(zhàn),如果從日出拍到日落,第二天很難起床。由于壩上的陽光過了早上10點以后一直到下午4點都是直射,所以大家可以利用這個時間作休整。像去盤龍峽谷這些地方,路程比較遠,中午飯未必能趕回駐地吃,最好準備一些干糧。 3、草原早晚溫著非常大,在凌晨時分可降到8度左右,但正午的溫度可以是25、26度,出門時寒衣和夏衣都應帶齊全。頭燈也是需要的。如早上上喇嘛山拍日出就得摸黑走山路,頭燈大大滴派上用場。 4、夏天壩上雨水豐沛,外出采風最好有一雙防水透氣的鞋和褲子,因為早上和雨后草叢里的水珠很多,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往往會使你的鞋子全濕透,心情會很沮喪的。 5、防蚊措施也要做好,外出時最好帶備蚊子水、茶樹精油等,夏天那里的蚊子實在太狠了。 6、進塞罕壩森林公園時要買兩趟票,很多色友在交完錢后一邊罵娘一邊把票扔了。這是萬萬不可的,因為無論是在去樺木溝還是離開塞罕壩都有卡哨驗票,如果找不出票,你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工作人員在一旁奸笑了!建議把票一直留著到回到你家門口為止。 7、想不起來了,先寫到這里……
【發(fā)表評論 】
更多關于 壩上 的新聞
精彩旅游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