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蓬萊閣”的由來http://tour.sina.com.cn 2008年08月06日16:15 新浪旅游
傳說中的仙山蓬萊,雖然是虛無縹緲的幻境,但是要去的蓬萊閣,卻是一個真實而極富魅力的好地方。漢武帝尋仙不成,就把丹崖山喚作蓬萊?赡艽蠹視䥺枺簽槭裁唇械ぱ律侥?海邊的那座小山就是丹崖山,山上的那座建筑物就是——蓬萊閣。因為山上的巖石披滿了紅色的紋理,宋代在山上修建了蓬萊閣,半面山又包括在著名的水城之中,所以成了舉世聞名的名山。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蓬萊市,是煙臺市管轄的縣級市,距離煙臺市西約75公里處,與長島縣緊相連。蓬萊閣位于蓬萊城北的丹崖山,俯瞰大海,殿閣凌空,素稱“仙境”,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并稱為中國的四大名樓。 據(jù)史料記載,早在春秋時代,蓬萊是萊子國的屬地,但當(dāng)時并不叫蓬萊,得名蓬萊,是因為漢武帝。唐人杜佑在《通典》上說:“漢武帝于此望海中蓬萊,因筑城以為名”。 漢武帝所以到這里來,當(dāng)然是為了長生不老。他像秦始皇一樣,也聽說過大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山上居有仙人,有長生不老藥。 他來了,登上渤海邊的丹崖山眺望大海里的神仙。他雖然既沒看見神山,也沒求到長生不老藥,卻下令將他在海邊望神山而筑的小城賜名蓬萊。唐朝時候,這里設(shè)置過蓬萊鎮(zhèn),后又提升為登州府,號稱“山海名邦”。 其實,漢武帝也好,普通老百姓也好,之所以把蓬萊看作“仙境”,大約與海市蜃樓有直接關(guān)系。海市蜃樓是蓬萊十大仙境之一,當(dāng)?shù)厝私凶觥吧裣涩F(xiàn)世”。那種情況一般出現(xiàn)在春夏兩季。 蓬萊閣始建于宋嘉佑六年(1061年)。明朝萬歷十七年(1589年),巡撫李戴又增修了一批建筑物,統(tǒng)稱‘蓬萊閣”。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又增修擴建。蓬萊閣高15米,雙層歇山,繞以回廊。 上懸“蓬萊閣”金字橫匾,為清代書法家鐵保所書。內(nèi)有董必武、葉劍英的題詩。蓬萊閣建筑主要包括日祖殿、三清殿、蓬萊主閣、天后宮殿、彌陀寺組成的一組古建筑群,總建筑面積達18900平方米,占地32800平方米。主閣旁有“蘇公祠”,祠內(nèi)有蘇東坡的石刻楹聯(lián)。 主閣西側(cè)有兩亭,一是臥碑亭,碑上刻《海市》詩;二是“避風(fēng)亭”,居高臨海,任憑海風(fēng)呼嘯,亭卻文風(fēng)不動,燭火不驚。亭下有一天然穿洞,高出水面數(shù)米,洞外一巨石,形似雄獅臥伏,海濤呼嘯如獅吼,故稱獅子洞。雨季時煙雨縷縷,縹緲虛幻,故有“獅洞煙云”之說,被列為蓬萊十景之一。 蓬萊閣內(nèi)各亭、殿的廊、壁之間,楹聯(lián)、碑文、石表、斷碣,琳瑯滿目,名人書畫比比皆是,有“齊魯野人”、“漢鹿”石刻,有蘇東坡、董其昌、翁方鋼的手跡刻石,有愛國將領(lǐng)馮玉祥所題的“碧海丹心”手跡刻石。 閣西廂珍存的古代石刻水墨畫,生動描寫了“蓬萊十大仙景:仙閣凌空、神山現(xiàn)市、萬里澄波、獅洞煙云、魚梁歌釣、萬斛珠璣、日出扶桑、晚潮新月、漏天滴潤、銅井含靈,令人遐想神往。1982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發(fā)表評論 】
精彩旅游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