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以色列所能看到的最常見的顏色,是黃與藍(lán)。因為這里一面是荒涼的山巖,黃沙彌漫;一面是蔚藍(lán)的水面,碧波蕩漾;而那些《圣經(jīng)》里記載的神跡和歷史留下的古跡,就在這黃與藍(lán)之間密密分布,讓我時而悠閑,時而迷戀,時而嘆息,時而震撼。
耶路撒冷老城,圣城的美麗與哀愁
“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 可是,這片土地在經(jīng)歷了宗教與政治的紛爭、戰(zhàn)亂之后,又變成了一個對比強(qiáng)烈的城市,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民族、社會不同階層,同處一城。
為了欣賞耶路撒冷全城的景象,我在黃昏時分登上了位于城東的橄欖山。山坡上是一大片猶太墓地,墓碑上散落著祭奠的石塊。向西眺望,遠(yuǎn)處是新城,以政府機(jī)構(gòu)、猶太社區(qū)為主;近處則是舊城和圣殿山,能看到奧斯曼帝國時期重修的城墻,以及淚滴形的天主教主哭耶京堂、東正教教堂等。
最特別的地方是面積只有1平方千米,被一圈城墻所圍繞的耶路撒冷老城,它于1981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老城分為4個區(qū):基督區(qū)、猶太區(qū)、穆斯林區(qū)和亞美尼亞區(qū)。以色列人、巴比倫人、波斯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人、十字軍、埃及人、奧斯曼帝國以及英國都曾成為這個以“和平”命名的城市的主人,這里隨處可見荷槍實彈的年輕士兵、哭墻前祈禱的猶太婦人、農(nóng)貿(mào)市場里叫賣的阿拉伯人⋯⋯你會發(fā)現(xiàn),在美麗與哀愁的背后,耶路撒冷散發(fā)著堅定不移的生命力和樂觀美好的日常生活。
哭墻,令人窒息的風(fēng)景
哭墻應(yīng)稱為“西墻”, 在老城東南部的圣殿山腳下,是猶太國第二圣殿的一小段遺跡。猶太人認(rèn)為哭墻是當(dāng)年圣殿留下的唯一遺跡,因而是猶太教最神圣的祈禱地方。千百年來,流落在世界各個角落的猶太人回到圣城耶路撒冷時,便會來到這面石墻前低聲禱告,哭訴流亡之苦,所以被稱為“哭墻”。
以色列位于中東大陸交界上,西面濱臨地中海,北接黎巴嫩、敘利亞,東鄰約旦,南出紅海且與埃及邊境接壤,地處歐、亞、非三大洲之要沖,是個南北長約470公里、地形呈狹長型的國家。以色列國土面積雖不大,自然景觀卻極富變化,擁有了只有一整個大洲才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地形。有森林覆蓋的高地,也有豐饒的綠谷;有多山的沙漠,也有海岸平原;有屬亞熱帶的約旦山谷,更有地球表面的最低點──死海。以色列人口大多集中于北部及中部地..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