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時分,客棧老舊的留聲機(jī)里放著TheDoors和Metallica,餐盤里是地道的舍夫沙萬早點(diǎn)——拿鐵、鮮榨橙汁配黃油松餅及橄欖。穆罕默德坐在離我稍遠(yuǎn)的地方,安詳?shù)乜粗T外來來往往的路人。
14世紀(jì)中葉,中國和摩洛哥的兩大行者——汪大淵和伊本·白圖泰幾乎在同一時間“互訪”。到了17?18世紀(jì),綠茶已經(jīng)由絲綢之路傳入摩洛哥,使“摩洛哥威士忌”成了民族飲料并流傳至今。摩洛哥有句諺語:“愛情如蜜一樣甜,生活如薄荷一樣澀,死亡如荒漠一樣無情。”在舍夫沙萬人家里做客時,主人都會奉上一杯清香四溢的薄荷茶,比較傳統(tǒng)的人家還會連奉三杯,如同諺語中所說,這三杯茶分別意味著“祝福,忠告及警醒”:第一杯祝?腿说膼矍槿缑垡粯犹,第二杯要客人明白生活有時像薄荷一樣艱澀,第三杯則是提醒客人死亡的無情。這是主人表達(dá)友好和尊重的方式,拒絕或是不喝滿三杯是很不禮貌的行為。
給國王拍過照的攝影師
這天,我以極其不雅的姿勢舉著相機(jī),在一個街角蹲了十多分鐘,等著一個穿著Djellaba的男人走過;有位老爺子一直靜靜地站在不遠(yuǎn)處旁觀。待我起身,他慢慢走過來,笑說自己拍了一輩子照片,幾十年前,也以類似的姿勢蹲在同樣的地方拍過照片。
聊得投機(jī),我應(yīng)邀去老爺子家里做客。老人客廳里有個架子,擺了一百多臺相機(jī),正對的兩面墻則密密麻麻貼滿了照片,最大的一張照片里是一個正襟端坐在王座上的人,細(xì)看正是哈桑二世(現(xiàn)任國王穆罕默德六世之父)。老人說照片拍攝于1974年,他曾是哈桑二世的專屬攝影師之一。
這位攝影界前輩給我煮了薄荷茶,慢慢說起了舍夫沙萬的故事。舍夫沙萬所靠的山峰,遠(yuǎn)遠(yuǎn)看上去像是山羊的兩只角,而Chauen在西班牙語里是“角”的意思,小鎮(zhèn)也正是因此得名。在15 世紀(jì)晚期,西班牙的摩爾人逃難到這里并定居下來;16 世紀(jì)時舍夫沙萬有過一段短暫的輝煌——成為一個獨(dú)立的王國,但不到100年就被摩洛哥蘇丹打敗,成為摩洛哥北部版圖的一部分;到了19世紀(jì),舍夫沙萬發(fā)展成為穆斯林宗教極端主義的中心;在1920 年被西班牙占領(lǐng)以前,這里不對任何外國人開放,尤其是直布羅陀海峽對岸的基督教徒,那時的舍夫沙萬是沒有顏色的。老爺子說,小鎮(zhèn)刷成藍(lán)色,最初是為了防蚊,而后,人們自發(fā)地把門板、臺階、樓梯、窗臺、花架、郵筒乃至所有目光能及的地方通通刷成了藍(lán)色。于是,普魯士藍(lán),群青,湖藍(lán),天藍(lán),酞菁蘭……各種藍(lán)色肆無忌憚地綻放在舍夫沙萬里,每一個街角的每一次停步,都被藍(lán)色包圍著。最后,老爺子說,舍夫沙萬比馬拉喀什、菲斯、卡薩布蘭卡都要好,“那些地方都不對了,”他搖搖頭,又?jǐn)[擺手,“舍夫沙萬才是摩洛哥該有的樣子,100年了,一直都是這個樣子!钡拇_,當(dāng)整個摩洛哥都被“對外開放”的車輪拖動著越走越快,幾乎要一路小跑起來的時候,藏在Rif山脈里的舍夫沙萬,還保留著人們夢想中的摩洛哥應(yīng)有的一切。我慢慢走在街上,午后的陽光透過街邊店鋪的遮陽棉布,打在門口有些犯困的伙計臉上,他身著一身棕色麻布的Djellaba,沖一個端著七八杯綠汪汪的薄荷茶的小孩子招了招手,這時街角正飄過一個穆斯林女人頭巾的一抹雪白,映在粉藍(lán)色的墻上,如千萬年而成的珍珠一樣,閃著柔和的光芒。
相關(guān)閱讀: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