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源頭伊塔斯卡湖的涓涓細流,到隔河相望激烈競爭過的雙城,再到凝固在馬克·吐溫筆下的漢尼拔,大河開始的地方總是不動聲色地慢慢生長著,卻隱隱流露出奔放的內在。
老橋兩端是雙城
雙城是沿密西西比河順流而下的第一座主要城市,明尼阿波利斯和圣保羅,兩個行政各自獨立的城市隔河相望。
一座頗有些古羅馬石橋風格的石拱橋連著雙城。這是密西西比河上最早的橋梁之一,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再對車輛開放,改成步行橋的石橋像一位鎮(zhèn)上的老爺爺,顯得老態(tài)龍鐘。徒步走上寬闊的橋面,卻覺得老橋的大氣風范。在橋中間停步,越過橋欄看下面的密西西比河。百多年的發(fā)展,夾在雙城中的大河河岸已經(jīng)修整成了整齊的水泥墻。
在雙城建成之前,石橋上游百多米的位置曾是密西西比河上唯一的瀑布。和垂直落差逾5000米的長江相比,密西西比從河源到出?的落差不足500米。雙城的瀑布只有10多米高,但在密西西比河上卻有著非同小可的價值。可以說,明尼阿波利斯,印第安語中的水之城,因這道瀑布才會存在,這城也是在上世紀初全世界最依賴水力資源的城市。早年的移民們在河邊建起水力磨坊和鋸木廠,加工從上游砍伐后結成木筏順流漂到這里的原木,附近農(nóng)田大量種植的小麥也在這里變成面粉。奠定了雙城命運的瀑布早已不再是百年前白浪翻騰的樣子了。為了盡量減低瀑布激浪對河岸的沖刷,城市建設者們竟然將整道瀑布都用水泥整齊覆蓋,變成一處橫跨大河兩岸的人工河道。
同根相煎似乎是文明進化過程中繞不開的一道坎,人與人之間如此,城和城之間也不例外。雙城百姓曾經(jīng)為了誰是老大發(fā)生過激烈的競爭,對方有的我也要,絕不肯讓半分城池。于是密西西比河的兩岸對稱地建起了大學和教堂。熱愛體育的雙方百姓為了各自的球隊,更是從相互的言語謾罵發(fā)展到肢體沖突。
站在石橋的中間,看看大河兩岸林立的建筑。時光流淌到了21世紀的今天,人們終于明白隔開一條大河并不該成為競爭的理由,兩個曾經(jīng)的冤家現(xiàn)在攜手共建,分享著從美國最重要的空港到大洋彼岸的中國球迷們都熟悉的NBA森林狼籃球隊(Timberwolf)和雙城棒球隊 (Twins)等各種資源。有趣的是,當年的競爭也未必都結惡果。圣保羅一側的大教堂有著精美的石刻,典型的文藝復興風格。而隔河相望的明尼阿波利斯大教堂則是人們能在美國發(fā)現(xiàn)的最具法國Beaux-Art風格的建筑。
在圣保羅一側的Harriet島碼頭上,我找到了Padelford號水輪船。毫不夸張地說,即使水輪船早已從密西西比河的正規(guī)航運中退伍,它們依然是密西西比河無可替代的標記。馬克·吐溫的年代是水輪船最輝煌的歲月,水輪船風格各異,有的是船后一個巨大推輪,有的是雙側安著明輪,無一例外的是煙囪里總噴著黑煙。今天,旅行密西西比河最重要的節(jié)目依然還是乘原汁原味的水輪船游河。幾乎每一個在河邊的城市都會有幾艘經(jīng)過現(xiàn)代改造后的水輪船行駛在附近的水域,這是大河里永恒不變的場景。
Padelford號在漆成紅色的巨大尾輪推動下緩緩離開碼頭。船長吉姆在雙城的密西西比河上駕船幾十年,對這里的水勢和兩岸的情況了如指掌。從水上看雙城,雙城別具風情。剛才走過的那座老石拱橋始建于1883年,現(xiàn)在只供步行的石橋曾經(jīng)是美國連接東西海岸最重要的鐵路橋!澳芟胂笳羝麢C車噴著濃煙從橋上開過的場景嗎?”船長一本正經(jīng)地問大家“也別覺得自然的瀑布變成水落是個不怎么成功的城市改造,水勢無法控制的自然瀑布是航運的天塹,改建后,一道船閘連接了瀑布上下游,讓密西西比河航線大大延伸!
在河上左顧右盼,雙城的城市建筑各有千秋:明尼阿波利斯現(xiàn)代高樓林立,城市規(guī)劃的痕跡明顯;而圣保羅一側則更多些歷史建筑,隨意中更讓人覺得自然。
美國是一個由五十個州和一個聯(lián)邦直轄特區(qū)組成的憲政聯(lián)邦共和制國家,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靠加拿大,南接墨西哥。美國是個多文化和民族多元的國家;國土面積超過962萬平方公里,位居全球第三或第四;人口總量..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