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是一個無可抵擋的誘惑。永遠沉浸在薄霧中的青石街道,貝克街上一掠而過的黑影和神秘的槍聲,大偵探正面著壁、緊鎖眉;樹影剪得棱角分明,幾何對稱的深深城堡里,羅切斯特先生是不是在踽踽獨行?下一場含情脈脈的雨,黃色雨傘下的風衣一角,不急不緩的平版調子說出“CAN I HELP YOU”……所以有一天,當我背起行囊,包里只裝著雨傘和相機向你奔去的時候,請不要驚訝。
第一站:海德公園角站(Hyde Park Corner)
Route:海德公園,向西,肯辛頓公園(Kensington Gardens)-阿爾伯特紀念碑(Albert Memorial)-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Albert hall)-博物館路-哈羅斯百貨(Harrods),海德公園,向東,白金漢宮-圣詹姆士公園
從海德公園站上來,抬眼可見海德公園,它是倫敦最知名的皇家公園。在1066年以前,曾是威斯敏斯特教堂的一個莊園,現(xiàn)在已經對普通游人開放。東北角有一座大理石拱門,原先是白金漢宮的宮門,現(xiàn)在遷至海德公園門口,也成為了一處獨特的景致。穿過石拱門,一徑向西,白石子的路,兩旁綠茸茸的草毯。夏天正盛,草色綠的錯落有致,遠遠望去倒像是一塊巨大的潑油畫布,深深淺淺的綠在視野里蔓延開去。
如果把亞馬遜森林比作地球的“肺”是合適的,那么海德公園不僅是倫敦人的“肺”,更是他們的“心”。在中心城區(qū)這寸土寸金的地方,有著這么一大片奢侈的綠色的倫敦人多么幸運。每天早上可以看到成群結隊的人來公園晨練,呼氣吸氣間,整個人似乎也融入到了城市的血脈中。陽光照得很好的時候,總會在公園的長椅上發(fā)現(xiàn)很多人,整個下午,或是靜靜的讀一本書,或是與三五朋友閑聊。時間在這里變成了極慢的綠色,與湖鳥為伴無所事事的一個下午,是對疲憊心靈的最好犒賞。
一個世紀以前,住在海德公園附近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常常到這里,在飛鳥翔集的湖畔散步,在溫暖的公園長椅上坐下,嚴肅的討論一些影響了下半個世紀歷史的問題。今天,世界各地的人來到這里,沿著他們曾經走過的小徑,坐在他們曾經坐過的長椅上,或許一陣清風吹過葉子的時候,你也能感受到偉人們的氣息。
穿過著名的“演講角”,有各種膚色、年齡的人,為不同的事情在慷慨陳詞。我到的時候一個八十多歲的老奶奶正在激動的演說,要大家善待小動物。在倫敦的公園里,經常會看見松鼠,見到人也并不閃躲,還會跳到游客的腳邊主動索求堅果。
在與海德公園相連的肯辛頓花園(Kensington Gardens)也是一樣,肯辛頓宮前平靜的圓湖上,有紅嘴的白鵝和藍翎的野鴨成群結隊的游弋。紅墻黑瓦的肯辛頓宮是喬治時代的建筑,樸實自然的比起皇宮,倒是更像是會在BBC影像上看到的英國教員樓。在這座干凈雅致的英格蘭十足的府邸里,黛安娜王妃度過了與查爾斯王子分居以后的時光,直到在巴黎意外亡故。如今,肯辛頓宮中桃花依舊,可是在這里生活過的王戚們已經不見影蹤。見證過百年王朝尊貴輝煌和腥風血雨的肯辛頓宮,你到底藏匿了什么秘密?
再向南是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RoyalAlbert Hall),本名中央藝術科學大廳,但被維多利亞女王改名為皇家阿爾伯特藝術科學大廳,顯然是為紀念阿爾伯特親王。海德廣場最南端的阿爾伯特紀念碑也是維多利亞女王所建,據說為修筑紀念碑,女王不惜動用近一半的國庫存,甚至為此與議會大動干戈。中國人不喜歡維多利亞,因為給國人留下心口重創(chuàng)的兩次鴉片戰(zhàn)爭都是發(fā)生在維多利亞時代。但是這個堅持為亡夫保持一身縞素,甚至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女子,還是讓我動容。
再往南,是有著一串博物館的博物館路。最先的科學博物館,從早期的蒸汽引擎到最新近的太空工業(yè)科技,像是一本翻開的活物歷史書。向東是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The Victoria & AlbertMuseum),可以看到很多不僅在白金漢宮中,甚至本國的展館里也看不到的珍品,比如乾隆宮廷瓷器,圓明園的雕花漆椅等等,游覽圓明園的缺憾在這里可以補足了。
最后,是哈羅德百貨公司(Harrods),雖然以購物出名,這里卻不是所有購物者的天堂。天價的鞋子、皮包,銀光閃耀的餐具,香奈兒、古奇的高貴味道,富妞兒們一個個為之癲狂,而如我輩的小屌絲就只能默默的在晶晶亮的巨大櫥窗前“WINDOW SHOPPING”。
如果逆向行走,從海德公園東門出,沒出幾步,便可見白金漢宮。白金漢宮建于1703年,因白金漢公爵而命名,最早稱白金漢屋,意為“他人的家”。自從維多利亞女王遷居于此后,白金漢宮成為英國皇室的居所。和許多其他的地方一樣,白金漢宮現(xiàn)在也已經對游人開放;蕦m正門上方,如果看到懸掛著皇室旗幟,則表示女王正在里面,如果沒有的話,那就代表女王外出。白金漢宮門前每天十一點有皇家衛(wèi)兵交接儀式,頭戴閃亮頭盔,一身紅色戎裝的騎兵隊神氣地策馬而過,場面熱鬧又壯觀。
白金漢宮正對著的的圣詹姆斯公園,原本是圣詹姆斯宮的鹿園,17世紀時查理二世聘請法國景觀設計師重新造景,19世紀初在英國著名建筑師的進一步美化之下,成為倫敦市中心最美麗的公園。從這里看樹影掩映中的白金漢宮更是別有一番情趣。
從倫敦的一個公園轉到另一個公園,古樹宮墻,湖水野鴨,一式一樣的搭配,卻總是看不膩。曾經有一個攝影師,只拍倫敦的古樹,各種時間和季節(jié),又從不同的角度按下快門。奇怪的是,每張照片看起來又是那么不同。秋有秋的色彩斑斕,春有春的風姿綽約,冬天又露出一種凜凜的風骨。江南人有唱不盡的秦淮景,倫敦人有看不盡的梧桐樹。
Tips:
比較好的安排是白天看博物館晚上看外景。但是倫敦博物館大多會有一兩天開門到很晚,例如肖像館周4、5開門到晚上9點,大英博物館周五部分展廳開到八點半,事先可以到網上查好。另外大英博物館每周2、3、4會有大學教授做的免費“開眼”講解(eyesopening),也會有機會親手把某些展品拿在手上把玩。
倫敦是英國的首都、第一大城以及第一大港,也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qū)之一兼世界四大世界級城市之一,與美國紐約、法國巴黎和日本東京并列。由于倫敦是一個非常多元化的大都市,因此其居民來自世界各地,具有多元化的種族..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