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過波利亞納的人,無不被它寧靜避世的氣質(zhì)和各種傳奇故事所震撼。這里的藏書室中有以十幾種文字寫成的2萬多卷藏書,除了屠格涅夫、羅蘭、高爾基等人親筆簽名的贈書,還能看到我們最熟悉的方塊字——老子的《道德經(jīng)》。
一間10平方米的破舊小屋,難以安置家具,只有一張書桌,上面放了一盞臺燈。就是在這間整個莊園最狹小的屋子里,托爾斯泰完成了偉大的鴻篇巨著《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o卡列尼娜》等的寫作。
莊園里最著名的名流會客廳在二樓,愛迪生贈送的留聲機依舊放在木質(zhì)的桌上。這間屋子是為契訶夫、高爾基、柯羅連科這樣的人物來訪而準備的。托爾斯泰好客,無論對象是文人還是乞丐。他喜歡在自己的莊園與文學家和藝術(shù)家交流思想,這在當時并不是特例。
那時的俄羅斯貴族莊園幾乎都敞開著大門,熱情待客的莊主吸引了眾多文人、藝術(shù)家前去集會和交流,莊主則為來客提供食物甚至住處。對于普通甚至貧困的訪客,這些貴族們表現(xiàn)得樂善好施,總是給予盡可能的幫助,表現(xiàn)出令人尊敬的平民意識和情懷。就像托爾斯泰當年對待貧苦的高爾基,雖然他對高爾基評價不高,卻動用自己的關(guān)系將他從牢里保了出來。
1910年,這位即將離世的83歲老伯爵散盡家產(chǎn),將自己遼闊的莊園留給了窮人,最后默默無聞地死在一個小車站。遵照他在遺囑中的交代,托爾斯泰的墓地沒有十字架也沒有墓碑,簡樸到不可思議。奧地利小說家茨威格來到托爾斯泰墓前瞻仰,寫道:“再沒有比托爾斯泰墓更宏偉、更感人的了,它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墳墓,而他這個人,稱得上是世界上最純潔的人。”
完美而獨立的莊園世界
在俄羅斯,莊園的概念可以追溯至1703 年彼得大帝推行的全盤西化的社會改革。從首都圣彼得堡開始,出現(xiàn)了星羅棋布的貴族莊園,后來又擴散到城郊。上流社會的人們生活在這些獨立的有著配套設(shè)施的大房子里,四周有花園及苗圃環(huán)繞。
1762 年的“貴族自由令”,使許多貴族可以返回自己的領(lǐng)地,并擁有了更多的自由權(quán)利。這些貴族一回到家就開始大力興建自己的莊園,招來建筑師、園藝設(shè)計師、工匠、藝術(shù)家,要求他們把功能性和藝術(shù)性元素糅在一起,并不惜重金對不滿意的地方進行填充修繕。如此一來,莊園越發(fā)普及,并在上流社會的文化生活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形成了沙俄時代的貴族莊園黃金期。豪華的貴族莊園堪稱是一個獨立完美的世界,集行政、建筑藝術(shù)及文化功能于一身,像是俄國社會的一個縮影。(文/ 張洪波 圖/ 張進利)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