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兆之門前的一塊小石表示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曾在此展示旗幟。大維奇爾及軍官在出征時會舉行宗教儀式,然后帶上該旗幟。
通過吉兆之門后便是第三庭院,又稱為內(nèi)宮,是托普卡匹宮的心臟地帶。這里是一個翠綠的庭園,散布著私人宮殿、寶庫(收藏著奧斯曼時代的貴重物品,包括宗教遺產(chǎn))、后宮、亭樓等建筑物,艾哈邁德三世的圖書館則位于第三庭院的正中央。第三庭院的進出受到嚴格限制,禁止外人擅進。
第三庭院里到處都是男侍的寢宮,他們專責服侍蘇丹。男侍都要學習藝術,如音樂、繪畫及書法,表現(xiàn)出眾者可成為“哈斯·奧達利·阿加”(先知圣跡的持有者、蘇丹的私仆),甚至是官員。
第三庭院由穆罕默德二世設計,其面積與第二庭院相當。第三庭院的設計嚴謹,不作大規(guī)模的修改。穆罕默德二世不再在后宮就寢后,繼后的蘇丹更為隱蔽,遷至更深入的第四庭院及后宮。
覲見大殿,又稱為覲見大廳或請愿大殿,位于吉兆之門后方,遮擋著第三庭院。這方形的建筑物具土耳其特色,由二十二支圓柱組成的柱廊環(huán)繞在外,支撐著有懸檐的大屋頂。內(nèi)里有一圓頂狀的房間,還有兩個相接、較細小的房間。為了對比在第二庭院的帝國議會,謹見大殿則稱為“內(nèi)議事廳”。覲見大殿歷史悠久,建于十五世紀,在蘇萊曼統(tǒng)治時加以裝潢。蘇丹會在這里坐上有篷的王位上接見維奇爾、官員及外使,聽取意見。
覲見大殿的天花漆上青藍色,以金色的星辰點綴,墻身的磚塊都是藍、白或青色的,并且配有珍貴的地毯及枕頭,這可令到訪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不忘對蘇丹的權力感到敬畏。1723年,艾哈邁德三世修建覲見大殿,1856年遭到大火破壞,及后重建至今日的面貌。今日所看見的覲見大殿內(nèi)部和昔日有很大的差別。
25、覲見大殿的主入口。覲見大殿的兩道前門與走廊相連,另有一個后門。前門是讓官員和使者出入的,后門是蘇丹專用的。前門的浮雕刻文具有蘇丹字押,內(nèi)容大體是贊美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注有1856年。門頂上刻劃了太斯米(伊斯蘭教義,意思是“奉至仁至慈真主之名”),也注有刻劃的年份-1723年,即艾哈邁德三世統(tǒng)治時期。門兩面的鑲板在后期的修繕工程里加上。
蘇萊曼一世在近門處加建了一個小水泉,不但用于清洗,其水聲能阻止其他人聽到秘密會議的談話。波斯的詩詞提到蘇丹是“寬大、正義及仁善的泉源”,故水泉又可象征蘇丹。
遠征軍寐宮位于覲見大殿后方的東面。由穆拉德四世在1635年興建,艾哈邁德三世在十八世紀早期進行修復。遠征軍寐宮的屋頂呈拱形,由14支柱子支撐,F(xiàn)在的遠征軍寐宮收藏有價值不菲的帝國衣物多達2500件,當中大多是珍貴的蘇丹長袍。這里亦收藏了約360件陶器制品。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