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篇
奔走籌款 巴黎之行尤失望
2011年4月21日,我們來到法國,首訪的孫中山當年故地是在巴黎老街的20號建筑。100年前的11月下旬,孫中山來到巴黎,在這里和巴黎東方匯理銀行經(jīng)理西蒙有過一次緊張的長談,所有談話內(nèi)容都關系著孫中山正在準備成立的新國家。
在20號門邊石柱上醒目掛出一個法語招牌“BANQUE DE GESTION PRIVEE INDOSUEZ”,是“私人銀行業(yè)務管理匯理銀行”,這幢建筑就是一百年前在亞洲赫赫有名的巴黎東方匯理銀行的總部。
繁忙緊張的三天:
奔走巴黎尋求支持
我們根據(jù)多個版本孫中山年譜統(tǒng)計,孫中山一生5次到歐洲并多次來到巴黎,組織革命團體、號召華僑籌款、呼吁西方同情中國革命……
孫中山留在巴黎的最重要文物記憶,是至今仍然保存在法國外交部檔案處的一份“談話紀要”,這是一份當年東方匯理銀行經(jīng)理西蒙留下的筆錄。這份檔案文件已對歷史研究者開放,使得100年后我們能夠清楚地了解當時諸多細節(jié)。
依據(jù)年譜,1911年11月21日,孫中山由倫敦到達巴黎,24日由馬賽乘英輪啟程回國。他在巴黎度過繁忙而緊張的3天。法國外交部這份檔案文件記錄,孫中山“同一些政界人士以及同東方匯理銀行的經(jīng)理進行了交談”,東方匯理銀行經(jīng)理西蒙(Stanislas Simon)負責與孫中山會談,并在事后提交給法國外交部有關詳細談話紀要打印副本。
解密法外交部檔案:
“談話紀要”五問西蒙
談話紀要(法國外交部檔案NS204卷第107-111頁)記錄了孫中山所提的5個問題,當時孫中山要求西蒙坦率地、直截了當?shù)亟o予回答。
首先,他問西蒙能不能“立即”或者“在最近期間內(nèi)”向臨時政府提供貸款。西蒙作了否定的回答,指出無論如何不能立即這樣做。但一旦革命者建立起一個為全中國所接受并得到列強承認的合法政府時,它們將不反對在金錢上給革命者以幫助。
接著,孫中山問西蒙是否同意商談一筆借款,使中國能夠用以付清庚子賠款,因為支付這項賠款“除使我們蒙受鎊虧外,還使我們回想起那屈辱的往事,而這種往事我們是想擦掉的”。西蒙表示不能理解這樣做中國會得到什么實際的好處,但只要借款的擔保能充分令人滿意,他們不反對使孫中山得到滿足。
孫中山向西蒙提出的第三個問題是:“您是否反對以及您是否認為貴國政府會反對、用其他等價的擔!(例如用礦稅和一部分土地稅等等)“去代替關稅作為現(xiàn)有借款的擔保品?”因為中國“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來的民族感情”要求“收回海關的征稅及控制權”。西蒙回答說,這是“絕對不可能的”,在中國的信用得以牢固地樹立以前,現(xiàn)有借款的條件不得做任何修改。這個答復使孫中山深感失望。
第四,孫中山請西蒙轉告法國政府,要它“對它的盟友俄國施加一點影響,阻止俄國同日本沆瀣一氣”。
孫中山說,“我們對于這兩個國家(按:指俄日)緊密結盟感到十分擔心。反之,我們深信日本單獨一國絲毫也不會來反對我們。而且在這方面我們已得到美國政府給以保護的諾言。萬一我們同日本發(fā)生糾葛,我們認為這種擔保是靠得住的。但如果美國所面對的是同俄國聯(lián)盟的日本,我們對這種保護就不那么放心了。因此,我們希望法國對俄國能發(fā)揮有利于我們的影響!蔽髅烧f,這個問題在他的職權之外,無法回答。
第五,孫中山宣稱,他和他的朋友們對于組成一個與英法德美政府支持下的四國銀行團一樣強大的財團可能給將來中國的借款談判造成的種種危險非常憂慮。他擔心這樣一個財團的目的是把一種違背中國真正利益的金融政策強加于中國,也許是控制中國的債務及財政。
結果:“予不名一錢也,所帶回者,革命之精神耳!”
“當時法國外交部一直注意跟蹤孫中山在法國活動,這份紀要就是西蒙本人事后遞交給法國外交部的追記!85歲的近代史研究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張振鹍6月12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早在1980年9月,張振鹍用3個月時間專程在巴黎查閱這批檔案。
張振鹍說,與這批檔案放在一起的,還有一份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以臨時大總統(tǒng)身份發(fā)給法國外交部的電報!斑@也是迄今已知的孫中山以臨時大總統(tǒng)身份發(fā)給國外的唯一一份電報,可以看出當時他對法國曾抱有很大希望!
“而那次與西蒙會談并無任何結果,在籌款問題上落了個兩手空空,最后失望而返!边@在孫中山自己后來的回憶中也提到,“當于未到上海之前,中外各報皆多傳布謂予帶有巨款回國,以助革命軍。予甫抵上海之日,同志之所望我者以此,中外一各報館訪員之所問者亦以此。予答之日:‘予不名一錢也,所帶回者,革命之精神耳!’”
“孫中山為革命一生最缺錢,而那次的巴黎之行無不令其失望。他確是抱著很大希望而去的!睆堈覃d說。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