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筋思維,千年未改的“埃及性格”
不要以為埃及人這種寬厚樂觀是現代阿拉伯民族所共有的性格。他們一向以埃及人的身份自居,并不想完全融化在阿拉伯民族當中無法辨認。因為他們是埃及人,是創(chuàng)造了人類最早文明的埃及人。而這種寬厚樂觀深深植根于五千年前就已形成的古埃及文化中,雖經近兩千年的異化,卻仍留存在血脈中。
關于這一民族性格的遠古淵源,我是在一次飯局上聽到一個防盜門故事時領悟到的。埃及華人多,除留學生外,多是生意人。據說有一位生意人到埃及尋找商機,一番考察之后,他發(fā)現埃及建筑多,卻很少裝有防盜門,他隨即決定投資建廠,然而,待防盜門批量生產投入市場后,卻發(fā)現埃及人根本不買。是的,埃及人根本不用防盜門。
我在埃及租房住,曾換過四次地方。那些裝修講究的房子豈止沒有防盜門,有的甚至連門都沒有,木窗不很牢固,也沒有窗拴,從外面就能打開。剛開始我還很擔心,但在埃及生活了幾年居然沒一次被盜經歷。人類最早的鎖便是古埃及人發(fā)明的,雖歷經四千多年,現代插簧鎖的基本原理仍沒有絲毫的改變,但我發(fā)現,他們雖發(fā)明了鎖,卻很少在現實生活中使用,我四處尋找也只在卡納克神廟的墻壁浮雕中看到一只鎖的影子,此外便無蹤影。開羅一份訴訟文獻稱,當地人家中沒人時是不關門窗的。也正因為如此,鄰居才跑到她家將河水鎮(zhèn)著的啤酒給喝了,又拿走了點燈的油。
要知道,埃及的偷盜者可是世界聞名,法老陵墓修得那么隱秘,也無一幸免被盜的命運(這也是為什么一位小法老圖坦卡蒙的一座小陵墓的發(fā)現會驚動整個世界的原因,因為這是迄今為止惟一未被盜墓賊破壞的陵墓)。難道,有著數千年盜墓傳統(tǒng)的古埃及人的后裔改弦更張了?其實并不,他們只是一根筋思維。這點從法老墓葬屢屢被盜中,就能看出工匠們心機的簡單。法老們曾想盡各種方法阻止盜墓者,比如用咒語,或將四五噸的石塊堆積在陵墓之上,形成一座石山,或將整座陵墓都藏于山谷之中,但都不奏效。為什么呢?答曰古埃及工匠的思維缺少玄機?次覀冎袊弁趿昴沟谋Wo措施,有連環(huán)板、流沙覆、飛刀弓弩、明槍暗箭,“高深”許多。
古埃及文明三千年未發(fā)生太大變化,如果不是埃及學專家,人們根本無法看出四五千年前的雕像壁畫與兩千年前的有什么不同。這份數千年不變的簡潔直線思維,讓古埃及文明獨一無二,也塑造了一個快樂民族的文化基因。波斯人統(tǒng)治埃及,這個性格沒有改變;希臘人統(tǒng)治埃及,這個性格仍然堅持;羅馬人占領埃及,這個性格依然故我。這一性格決定了埃及從古至今并無征服世界的野心,即使在其帝國的峰巔時期,拉美西斯二世與赫梯爭雄于地中海東岸世界的時候,埃及人也不過是為了自己缺少的造船木材而戰(zhàn),從未想過將世界踩于腳下。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