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法斯特的傷痛和新生
穿過貝爾法斯特市區(qū),左邊赫然出現(xiàn)巨幅墻畫,一個持槍蒙面男子,碩大的黑體口號,寫著“YOU ARE NOW ENTERING THE LOYALIST SANDY RAW HEARTLAND OF BELFAST--ULSTER”,引得車上的游客紛紛側(cè)目。司機兼導游對此毫不避諱地介紹說,我們不愿再看到這樣的事情發(fā)生,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夠平安生活。
貝爾法斯特市區(qū)著名的景點大多集中在市政廳周圍,比如皇冠酒吧、歌劇院等,也有部分散落在碼頭那一帶,比如建造鐵達尼號的H&M船廠。了解貝爾法斯特的人都知道,著名的Shankill和Fall Road這兩個區(qū)是早期最為動蕩的區(qū)域,也分別被持有不同政見的兩個派別占領(lǐng),所以武裝爆炸不斷,時常伴有槍戰(zhàn)的發(fā)生。走在Shankill區(qū),我們還是很忐忑不安的。墻壁上的宣傳畫色彩斑斕,不乏藝術(shù)大師的手筆。幾乎每堵墻都在講述關(guān)于貝爾法斯特的歷史。各種的字母縮寫代表北愛歷史上各種武裝勢力,或支持獨立,或支持聯(lián)合。雖然歷史已經(jīng)翻頁,但壁畫一次次地警醒人們這里曾經(jīng)的慘劇。貝爾法斯特天主教大教堂也可以一看。猶如定海神針一樣的尖聳的金屬針,從教堂天窗直接穿出,直指向云端,我們說:哇,好大一根避雷針啊!雖然與古色古香的教堂建筑有點不大合拍,但也可能寓意著神界與人間的相連接。
別了,英倫!
D11-D13 貝爾法斯特——倫敦——香港——深圳
回到倫敦。我一直很喜歡泡歷史考古類的博物館,所以大英博物館自然不會錯過。著名的“林道人”被借出了,想一探大書法家米芾真跡也未果,想必從東方敦煌而得的無價之寶也不在對外公展之列。不過,大英博物館有著十分豐富的古埃及文明和兩河流域文明的歷史文物,讓我流連忘返。塞浦路斯文化也讓我深深為之著迷。館內(nèi)有一私人收藏展示室,我在該館內(nèi)看到了我這輩子所看過的最好最美的中國瓷器。瓷器的骨質(zhì)、細膩、柔滑和透薄,都充分展現(xiàn)了出來。而且從“官窯”到“哥窯”,應有盡有。大英博物館沒有想象中大,剩下的時間我們一起去看泰晤士河邊的議會大廈,以及大笨鐘。
為了劍橋,特地重讀了徐摩摩的那首膾炙人口的《再別康橋》,走進劍橋,恰逢劍橋的800周年慶典,街道上充斥著奇裝異服的人。
國王學院的明顯象征記號便是極為醒目的都鐸玫瑰。因為學院正在考試,我們前去游覽國王學院禮拜堂,這里常年對外開放,非常華麗精美,是中世紀后期英國建筑最重要的典范,尤其以扇形拱頂令人為之驚嘆不已。禮拜堂的玻璃窗不遜色于意大利的教堂。在劍橋這所大學城里,有熙攘熱鬧的街區(qū),也有幽靜無人的小巷,歷史和未來都那么容易親近。遠遠地望一眼嘆息橋,換得我們的一聲嘆息。然后,挑一座橋,故作深沉狀,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云彩。
在英國的最后的大半日空閑耗在了英國國立美術(shù)館,一場暴雨洗刷過天空,我終于要和這個國家Say Goodbye了,于是“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地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
別了,英倫!
相關(guān)閱讀:她旅行最愛線路推薦 日韓郵輪英國血拼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