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國父紀念館
臺北國父紀念館位于臺北市東面信義區(qū)仁愛路四段505號,介于忠孝東路、仁愛路、光復(fù)南路與逸仙路之間,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而興建。
孫中山,1866—1925年,名文,字逸仙,是中國革命的先行者,中華民國的締造者,是中國現(xiàn)代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據(jù)了解,國父紀念館于民國53(1964年)年籌建,落成于民國61(1972)年5月,全部面積共35000坪,為仿中國宮殿式建筑,原隸屬于臺北市政府,民國75(1986)年7月改隸臺灣當局教育部,并合并陽明山中山樓,機關(guān)名稱從國父紀念館管理處易為國立國父紀念館。
紀念館高30.4公尺,每邊長100公尺,由每邊14支灰色大柱,頂起翹角像大鵬展翼的黃色大屋頂,安靜地坐落在十萬公尺見方的平地中央,四周叢林、花草、廣場圍繞,突顯建筑物和環(huán)境的對比,引人注目,給人第一個感覺是宏偉,很有氣勢。巍峨莊嚴的建筑本體,粗獷剛強,樸素中又不失應(yīng)有的細致,所以國父紀念館外觀宏偉、高雄、簡潔、明爽、有力,不但使人產(chǎn)生景仰,也令人感到力與美的結(jié)合。
走進紀念館一樓大廳,迎面就是孫中山生銅像,中山先生端坐沙發(fā)之上,左右有持槍衛(wèi)兵護衛(wèi)。銅像高5.8米,重達17噸。
臺座上鐫刻著孫文先生題寫的《禮記·禮運》上孔子論述“大同”社會的一段話:“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