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多(厄瓜多爾)——赤道之城竟然離不開棉被
“厄瓜多爾”這個國名在西班牙語里正是“赤道”的意思。而且,該國首都基多還是世界上唯一建在赤道上的首都。作為地球上“離太陽最近的國度”,厄瓜多爾的名氣大多來源于它獨特的地理位置。據(jù)說《環(huán)球時報》記者對這個南美國家的認識,就是從赤道線開始的。雖然這個城市就在赤道上,但這里并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樣熱,相反這里的氣候相當宜人。
全世界唯一建在赤道上的首都
順著地圖一路看去,與赤道沾邊的國家足有十來個,但敢拍著胸脯說自己是“赤道之國”的,恐怕只有厄瓜多爾。其地位也的確算得上“根紅苗正”:“厄瓜多爾”這個國名在西班牙語里正是“赤道”的意思。而且,該國首都基多還是世界上唯一建在赤道上的首都。
赤道線上“怪事”多
到厄瓜多爾前,有人給記者出過一道謎語:“北半球的氣旋———猜一本古典著作”,答案是《左傳》(左轉(zhuǎn))。這道謎語的實際意思是,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北半球的氣流、水流是按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的。(在南半球則按順時針旋轉(zhuǎn)。)為了驗證這一現(xiàn)象,記者在赤道紀念碑旁親自做過實驗。在一個大號漏斗里裝滿水,再放一片樹葉做參照物。先站到赤道線北邊,將漏斗里的水放出,此時的樹葉隨著水流做逆時針旋轉(zhuǎn)。換到赤道線南邊,情況恰好相反。最神奇的是,在赤道線上,水流則直接流下,不產(chǎn)生漩渦。據(jù)說,200多年前的厄瓜多爾人,正是通過這個現(xiàn)象確定赤道位置的。
超乎常理的事還不止這些。在厄瓜多爾的赤道線附近,常能看到小販拉著游客稱重。原來,人們在這里稱到的體重比在別處要輕1公斤左右。原因就是赤道線離地球中心最遠,也就是地球上受重力最小的地方。難怪來訪者中笑得最開心的就數(shù)姑娘們。
全年平均氣溫才20攝氏度
雖然厄瓜多爾“離太陽最近”,但不要以為這里的天氣熱死人。實際上,當?shù)厝甑钠骄鶜鉁刂挥?0攝氏度。在基多街頭,能看到同時穿各種季節(jié)服裝的人。夜里穿皮襖不覺得熱,中午穿短褲也不覺得冷。一天內(nèi)的溫差之大,讓人想起“早穿棉,午穿紗,捧著火盆吃西瓜”的中國諺語。厄瓜多爾位于安第斯山區(qū),許多地方海拔在2000米以上,首都基多海拔更達到2819米,是拉美海拔第二高的首都,僅次于玻利維亞首都拉巴斯,因此氣候還算涼爽。當然,在基多生活的人還是要小心紫外線的強烈照射。
說起來,厄瓜多爾人對赤道的認識也有年頭了。早在七八百年前,土著部落“基圖貝”為了準確地追蹤太陽,專門搭建了許多圓形無頂?shù)挠^測站,利用太陽的投影尋找離太陽最近的地方,并由此選定了太陽神廟的位置,還把通往神廟的線路稱為“太陽之路”。后來為了壓倒“太陽崇拜”,西班牙殖民者在基多城里建了許多天主教堂,以至于如今擁有87座大小教堂的基多城,成為全世界教堂數(shù)量最多的首都。至今,太陽仍是南美印第安人最尊崇的天象。每年3月21日和9月23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時間相等。此時的厄瓜多爾人便在赤道附近載歌載舞,舉行盛大的“太陽祭”。
厄瓜多爾另有一種炎熱的東西———火山。它是全球火山密度最大的國家,擁有火山35座,頻繁的噴發(fā)造成過不少村毀人亡的悲劇。不過“禍兮福所倚”,噴發(fā)造成的火山灰非常適合種花。再加上赤道附近日照充足,厄瓜多爾的玫瑰花長得比嬰兒臉還大!
不僅如此,赤道上的花朵顏色濃艷飽和,是歐美市場的寵兒。僅僅在20年前才開始種玫瑰的厄瓜多爾,如今已經(jīng)成為世界第四大玫瑰出口國。有意思的是,厄瓜多爾大部分的玫瑰農(nóng)場都分布在基多附近的山谷中,而這些地區(qū)恰恰是當初“太陽之路”的所在地。也許,陽光的恩澤正無聲地祝福著這片離太陽最近的土地吧。
基多教堂眾多
基多擁有眾多的名勝古跡,市內(nèi)共有大小教堂、修道院86座,著名的有圣弗朗西斯科教堂、孔帕尼亞耶穌大教堂、明斯德女修道院等。圣弗朗西斯科教堂被視為巴羅克式建筑風格的杰作,是西班牙——美洲宗教建筑的典范之一,它由一座大教堂、幾座小教堂和眾多的回廊組成。教堂內(nèi)珍藏著印第安人、西班牙人的繪畫和雕塑名作,享有"美洲基多藝術(shù)學派珍藏地"的盛譽?着聊醽喴d大教堂建于1722年至1765年間,教堂正面拱形大門上、四周墻壁以及天花板上鑲嵌有精美的金葉圖案,富有珍貴的歷史文化價值。圣弗朗西斯科教堂、孔帕尼亞耶穌教堂和明斯德女修道院是美洲大陸上西班牙建筑藝術(shù)、美學與印第安文化相互滲透的精品建筑。
獨立廣場是市內(nèi)著名消閑地
獨立廣場是基多市的中心地帶,在這座正方形廣場四周,聳立著一座座富有意大利文藝復興后期藝術(shù)特色的建筑。這些建筑大多為兩層,配有精雕細刻圖案的石門。廣場南端的天主教堂,始建于1550年,完工于18世紀,綠瓦圓頂,灰白色圓柱支撐門廊,是阿拉伯、波斯和摩爾人的建筑風格的混合體。外墻上有用金葉鑲嵌的基多城奠基者姓名,院內(nèi)有蘇克雷將軍的陵墓。教堂對面是大主宮,廣場西北角是雄偉壯觀的政府宮。城東南的圣多明各廣場,亦稱劇院廣場或蘇克雷廣場,廣場中央豎立著蘇克雷將軍的雕像,東端聳立著以收藏豐富的木雕聞名的圣多明各教堂和修道院。這里的圣阿古斯丁古堡是蘇克雷將軍親自簽署厄瓜多爾獨立協(xié)議書的地方,迄今保存著當年的原貌。
廣場附近是羅恩達大街與瓜亞基爾大街的交匯處,街道狹窄古老,店鋪鱗次櫛比,行人熙來攘往,是基多繁華的商業(yè)區(qū)。廣場不遠處的阿拉梅達公園,是基多著名旅游區(qū),公園內(nèi)溪泉淙淙,小橋飛架,曲徑通幽,鳥語花香,園內(nèi)建有南美洲最古老的天文臺和西蒙?博利瓦爾紀念碑以及美術(shù)學校等。
面包山基多女神是獨立自由的象征
城市南端的面包山,海拔183米,有盤山公路通向山頂,頂上有一座大型基多女神石雕像,被譽為基多人民爭取獨立自由的象征。
山腰有一座古老的印加神廟,站在這里俯視全城,基多美景盡收眼底:皮欽查火山云霧繚繞,白雪皚皚,絢麗多姿;基多市區(qū)塔樓、尖頂建筑同附近丘陵、山峰相互映托;嗟拿麆俟袍E反映了拉美不同時代的發(fā)展特色,被列為世界文物重點保護城市之一。
赤道紀念碑是“地球的中心”
凡是到厄瓜多爾旅行的人,無不要去觀賞名聞遐邇的勝跡——赤道紀念碑,這里被看做是“地球的中心”。
赤道紀念碑分為新舊兩座,舊碑位于圣安東尼奧鎮(zhèn),在厄瓜多爾首都基多城以北24公里處。它三面被崇山峻嶺環(huán)抱,海拔2483米。
這座赤道紀念碑高約10米,用赫紅色花崗巖建成。碑身呈正方形,四周刻有醒目的E、S、W、N4個英文字母,分別表示東、南、西、北4個方位。碑面上鐫刻著西班牙碑文,以紀念那些對測量赤道、修建碑身做過貢獻的法國和厄瓜多爾的科學家。下端刻著“這里是地球的中心”的字樣。碑頂是一個大型的石雕地球儀,安放的方向是南極朝南,北極朝北。地球儀的中腰,從東到西刻有一條十分清晰的白線,代表赤道線。它一直延伸到碑底部的石階上,赤道實際環(huán)球一周為40075.13公里,從這里可把地球劃分成南北兩個完全相等的半球。厄瓜多爾人稱這紀念碑為“世界之半”。
每年3月31日和9月23日,太陽從赤道線上經(jīng)過,直射赤道,全球晝夜相等。這時,厄瓜多爾人總要在此舉行盛大的迎接太陽神的活動,感謝太陽給人類帶來溫暖和光明。凡到基多的游客,都要踏上赤道紀念碑前這條"神秘"、"莊重"的石路,并喜歡雙腳分踩象征赤道的白線兩側(cè),照相留念。
新碑矗立在距舊碑不遠的皮欽查山脈環(huán)繞的埃基諾西亞爾山谷中,在基多城北約27公里的赤道線上,據(jù)說它是世界上最準確的赤道標記。新碑的外型與舊碑雷同,但比舊碑大3倍。碑柱和碑座也呈四方形,高30米,頂端有一個地球儀,直徑4.5米,重4.5噸。碑的東面刻著:西經(jīng)格林威治78°27′8″,緯度為0°。碑身內(nèi)部分10層,設(shè)有電梯升降。每層還開辟了展覽廳,展品介紹了厄瓜多爾各省的地理、文化和風土人情。碑頂設(shè)有了望臺,站在碑頂平臺上,可以遠眺安第斯山區(qū)的風光。新赤道紀念碑落成于1982年8月9日。據(jù)說厄瓜多爾計劃在這里建設(shè)一座占地15公頃地跨兩半球的旅游城市,而新的赤道紀念碑的落成是興建這座城市的第一步。到這里游覽的人們還可以得到管理部門簽發(fā)的一張證明書,證明其某年某月某日曾到南北半球的分界線一游。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