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阿利—亞丁—塔伊茲
(830公里)
從比爾阿利到亞丁,車一直在大海與高原之間的狹窄的沙地上奔馳著,在SHUQRA 拐了個90度的彎后,開始如蟻爬行,幾乎50度的山路把車內(nèi)的人心都快給揪了出來,同伴雙手死死地抓緊了椅背,我的汗水也潺潺地滲出毛孔,本以為是翻山,可等車子盤上山頂卻是一馬平川——高原直逼阿拉伯海矗立在岸邊,地貌真是驚人地奇特。
山上稀稀拉拉種植的都是卡特。卡特算得上是也門的“國粹”了,它原產(chǎn)于埃塞俄比亞,傳入也門大約已有上千年的歷史,近年來也門卡特樹的種植面積增長迅速,政府每年至少可從中獲得50億里亞爾的稅收,成了也門國家的財政收入中僅次于石油和天然氣的另一大支柱。在也門,無論是政府高官還是平民百姓,80%的男人和20%的婦女都有咀嚼卡特的習慣。午休時間是也門人舉國上下嚼卡特的時間,他們稱之為“卡特聚會”,這是他們社交活動的主要方式,有錢人嚼嫩葉,窮人嚼老枝。到過也門的人都聽過描述也門男人生活習慣的順口溜:“頭上白布纏,腳下裙子飄,腰間挎把刀,嘴里鼓個包!
從亞丁到塔伊茲中間有好幾個小鎮(zhèn),都是老城。古老的也門,每一座古城都是名副其實的圍城,泥土和著麥秸糊成的墻,砌著細且高的房屋,直端端伸入藍天。鑲著石膏的不規(guī)則的白邊窗,銘刻有王后頭像的墻,還有雕滿花紋因時間久遠而褪了色的木門。每一座古城都彌足珍貴,各有特色,充滿著鮮活的生活氣息,都是一座不收門票的民俗博物館。其中最大的博物館當然是古都塔伊茲。到每個國家都要拜謁它的古都是我永遠不變的習慣。塔伊茲城內(nèi)至今還有舊王宮。舊王宮建在一座大山頂上,我們從山下開車盤上去差不多45分鐘。
塔伊茲也是也門盛產(chǎn)咖啡的地方,就是著名的摩卡咖啡。摩卡咖啡的命名來自于也門南部紅海邊的一個小海港——穆哈,是諧音所得。約15世紀初,咖啡從也門傳到麥加,而后又傳到巴格達、開羅和大馬士革等地。1539年,有兩位西班牙傳教士在也門第一次品嘗到咖啡,但直到1628年一艘荷蘭商船才從穆哈港運走了第一批咖啡豆。今天喝到的也門摩卡,與數(shù)百年前歐洲貴族商人們啜飲的基本上沒有差異。因為也門咖啡特有的種植和制作方式幾乎沒變,在種植過程中不使用任何農(nóng)藥和化肥,成熟后的咖啡豆在咖啡樹上自然風干,使其具有了太陽的味道。
DAY5-6
路況:行程550公里,大多是彎道很多的山路,要注意在轉(zhuǎn)彎的時候盡量走彎道的切線,進彎要慢、出彎要快,上坡要快,下坡要慢?梢栽贐a Lehaf、Shgara和Ala ain3個加油站加油。到塔伊茲之前還可以在Ibb加油站加滿油。
住宿:亞丁的Al Ekhwa酒店,包早餐。在塔伊茲可以住Al yemen酒店,15美元/天,包早餐。
塔伊茲—宰比德—馬納哈—kawkaban古城—薩那(593公里)
沒有事先研究路線,但在塔伊茲看了一下也門地圖,卻發(fā)現(xiàn)我們無意中重復了當年人們從亞丁到麥加朝圣的路線。從塔伊茲回轉(zhuǎn)薩那,一路上要經(jīng)過宰比德、馬納哈等好幾個古城,仿佛跟隨著朝圣人的腳步,一段段古老的也門故事在我們的車輪上重演。
宰比德古城在7世紀是也門首都,曾經(jīng)擁有80余座白色的清真寺和伊斯蘭學校,而且都集中在方圓不足一公里的圍城里,依稀可以想象當年的繁榮。如今的宰比德暮色漸濃,日漸衰老,除了伊斯蘭大學保留下來以外,這里的古建筑遺址已蕩然無存。因為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是潮濕而炎熱,不足兩米的窄窄土路上滿是泥濘,而且沒有路標,讓我們怎么也辨不清方向。索性信馬由韁,從那重重疊疊的民居間穿行過去。熱氣蒸騰的下午,看路邊院子里的男人們半躺在宰比德特有的高腳木床上,嚼著卡特,任熱風在臉上肆虐,打磨著他們本已粗糙的臉龐。
到了山城馬納哈,空氣似乎就沒有那么悶了,何況還看到了一場久違的歌舞表演。也門古老的薩那歌曲是當?shù)貍鹘y(tǒng)文化遺產(chǎn)之一。遺產(chǎn)中心已經(jīng)收錄了近300首歌曲,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人類遺產(chǎn)名錄。舞者、歌者、樂者,一水的男性,每一場舞蹈都離不開刀和槍。跳著跳著就拔出腰刀高舉著滿場跑,氣勢倒是有些駭人。
在有近千年歷史的kawkaban古城住了一晚。這里的房子都是石頭房子,倚懸崖而建,只有一條僅供一兩輛車并列出入的小路。城里其他地方則全是土路,車可以在里邊亂竄。因為兩邊的房子大多破敗不堪,開著車感覺走進了一片古代的遺址,當然“遺址”里還住著很多的居民。清晨,還在古城簡單的旅館里做著中世紀的夢,一場大霧就悄然浮起。在云霧中有些迷糊著上路,出了古城好久還有些不明所已,直到看到達赫爾谷地的綠色原野,還有那座悄然孑立的卡索爾·哈克爾宮。它是一座高20米的巨大巖石,上面有個6層樓高的建筑,又稱“石頭宮”。它是最典型的也門建筑,也是也門共和國的標志。當這座孤獨的石頭宮殿漸漸隱忍于地平線下,我們的也門之旅也看到了終點。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