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瓦古堡已經(jīng)守衛(wèi)這座城市超過1000年。阿曼朋友告訴我們,到阿曼沒有去過尼日瓦古堡,就像“不到長城非好漢”一樣,所以前去探訪這座阿曼最古老的城堡,也是我們尼日瓦之行最重要的目的。和現(xiàn)在的阿曼選擇貿(mào)易繁榮的馬斯喀特作為首都不同,古阿曼人視以城堡為中心的要塞為國家的核心。身為內(nèi)陸城市易守難攻的古城尼日瓦(Nizwa),在16~17世紀之間作為阿曼蘇丹國的都城曾興盛一時。
從馬斯喀特驅(qū)車2小時,我們沿著Halafaim和Samalt山谷間形成的西哈賈爾山脈的山口要道前往這座古城,到達尼日瓦時已經(jīng)是下午時分,城堡的守衛(wèi)特別為我們延長了一會閉門的時間,讓我們有機會在尼日瓦城堡的最高處看到落日的余輝。
雖然身為阿曼的手工藝品和珠寶首飾中心,但尼日瓦本身其實并不是一個很大的鎮(zhèn)子,所以你不必擔(dān)心找不到城堡的方向,因為這座圓形的古堡實在太過醒目。倒是堡壘旁邊的集市讓我們放慢了進入城堡的腳步,這座尼日瓦市場是典型的阿曼式建筑,但和馬斯喀特的馬托拉集市不同,它的內(nèi)部已經(jīng)相當(dāng)現(xiàn)代化,也是本地人購買生活物資的主要市場,看看那些中東地區(qū)的瓜果生鮮也不失為一次有趣的經(jīng)歷。而周圍小巷里,手工藝人們正在專心制作首飾。不過既然已經(jīng)在馬斯喀特買得盆滿缽滿,我們稍作駐足后還是一路先趕往城堡去。
尼日瓦的城堡和我們概念中的歐洲古城堡外形非常不同,它是一座圓形的城堡,F(xiàn)在我們可以看到這座古堡絕大部分是在阿曼亞里巴王朝第二任國王蘇丹·本·賽義夫執(zhí)政期間(公元1649—1688年)建成的。就是這位勇猛的國王,將大航海時代進入阿曼的葡萄牙軍隊趕出了馬斯喀特。他為了抵抗外敵再犯,花了12年時間建成了這座高28米,直徑37米的堡壘。
7重巨大的門指引著進入城堡內(nèi)部的路,但這并不是讓你擇一而進的機關(guān),因為這里的每一條路其實都不是那么好走的!從外面看起來,我們難以想象這 7道大門背后竟有險要的機關(guān)─7道門分別是7個獨立的戰(zhàn)爭工事,每一道都幾乎是直上直下,機關(guān)密布,如果沒有向?qū)У膸ьI(lǐng),外敵進入大門,輕易便會迷失方向,掉進重重機關(guān)再也難見天日。這里甚至每道門上的橫梁中都有一條縫隙,守衛(wèi)們可以從上面倒下滾燙的熱油,阻斷來犯的敵軍。而每一條狹窄陡峭的樓梯角都有一道引人誤入歧途的門,如果你僥幸躲開了角暗處迫擊炮的攻擊,也逃不過失去平衡后腳下等著你的水井!
聰明的阿曼人當(dāng)然不會只是坐等敵人跌入陷阱。在花了將近半個小時爬出樓梯之后,我們看到在城堡的小平臺上有很多天窗,兵士們可以從這里向外面投擲武器,而再上層的大平臺則有2層樓高的圍墻,布滿射擊孔,容納500名士兵絕對沒有問題。我們透過小孔向外比劃了一下,從外面想要傷到里面的士兵實在是不可能的任務(wù),想來即便是今天,這座城堡也難被攻破。
“那敵人從外面切斷城堡內(nèi)的水源不就行了?”
我們的向?qū)K里坦搖搖頭,拉我們?nèi)タ雌脚_上的井口,這些井口供應(yīng)了7道大門每一道門內(nèi)工事的水源,直通“法拉吉”(Faraj)。說到“法拉吉 ”,又是阿曼獨有的引水系統(tǒng),類似溝渠,它們縱橫交錯,讓這個海灣國家免受干涸之苦。阿曼全國現(xiàn)在有4000多條法拉吉,最長的一條有10公里,彼此交錯成一套復(fù)雜的地下灌溉網(wǎng)。
從尼日瓦城堡頂端,正好可以眺望這整座古城。不遠處太陽正在西沉,整座古城籠罩在一片迷幻金色的氣氛之中。城堡下面身著阿拉伯長衫的人影翩翩而過,附近清真寺那藍色鑲黃金的圓頂泛著落日傾灑的金色光輝,挺拔的尖塔上傳來召喚禮拜的悠長呼喚,讓眼前的一切陡然變成了阿拉伯神話世界中的經(jīng)典畫面。但傳說和歷史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金戈鐵馬的歷史才是阿曼人一筆一筆真實書寫過來的。
阿曼七大必游城堡
尼日瓦堡(Nizwa Fort)
城堡內(nèi)部機關(guān)精巧,歷史悠久,是尼日瓦城的標志性建筑。
巴赫拉堡(Bahla Fort)
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歷史遺跡之一的巴赫拉堡(Bahla Fort),說到它的歷史,即便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國也要肅然起敬。這座堡壘建于公元前3000年,擁有7英里防御城墻,一點也不輸給中國悠久的歷史。
賈布林堡(Jabrin Fort)
建于17世紀,內(nèi)部風(fēng)格極盡奢華,裝飾繁復(fù),宛如宮殿一般。真可堪稱阿曼城堡之首。除去各個房間和露臺都有精美雕刻之外,還擁有繪有精美花卉天花板的臥室,難怪城堡的主人死后都要葬在這座堡壘之內(nèi)。
迦丁城堡(Jardin Fort)
這座城堡建于17世紀,從城堡上可以眺望沙漠山脈風(fēng)光,其彩繪木質(zhì)天花板最為特別。
納克侯(Nakhal Fort)
這座城堡位于首都附近西哈加爾山脈一塊露出的巖層之上。而旁邊的納克侯村莊通往一片極具綠洲,附近還有著名的溫泉。
杰拉里(Jalali Fort)與密拉尼(Mirani Fort)
這是馬斯喀特城內(nèi)兩座葡萄牙風(fēng)格的堡壘,建于葡萄牙殖民時期,兩座城堡遙相對應(yīng),氣勢不凡。
迷失馬斯喀特市集
Muttrah就像裝滿了辛巴達寶物的巨大迷宮。市集里縱橫交錯著無數(shù)窄小的巷子,密密麻麻的小店里堆滿了令人目眩神迷的奇形怪狀的硬幣、瑪瑙墜子、綠松石……一匹匹刺繡疊成小山、明晃晃的阿拉伯彎刀掛滿墻壁,而角落里的一排“阿拉伯神燈”,更直接將我們帶入魔幻世界。
阿曼灣海濱風(fēng)平浪靜,正如馬斯喀特東部的古城區(qū)在時光流轉(zhuǎn)中靜立千年未曾改變的樣貌。這個小小的都城依然如大航海時代一樣繁榮忙碌,壯麗的王宮和古老的城墻依山臨海,1507年,大航海時代的偉大探險家達伽瑪在這里靠岸,在接下來兩個世紀間葡萄牙人在此修建的米拉尼古堡和賈拉利古堡現(xiàn)在依然挺立。而在我們的阿曼臆想中,阿曼最古老的市集Muttrah才是最貼近《天方夜譚》里那瑰麗的阿拉伯神奇世界的地方。
濱海而建的、低矮的白色樓群間穿梭著身著阿拉伯長袍的男女,異樣撲鼻的香料氣息向我們襲來。這是屬于阿曼的氣息,從千年之前幽幽飄散到今日。早在大航海時代中,歐洲人就從這里將整船的乳香運到羅馬和希臘,那彌漫在馬斯喀特空氣中的氤氳香氣,已經(jīng)縈繞不知多少個世紀。今天的阿曼人身上,依然散發(fā)著同樣的味道,千年未變的傳統(tǒng)在這個中東國家仍然生機勃勃。而古老的Muttrah市集就在長袍與異香中赫然出現(xiàn)。
集市已經(jīng)擁有千年歷史,早在誕生水手辛巴達的年代,這個集市就已經(jīng)繁榮一如今日,那時候馬斯喀特港口往來的各地游商靠岸后便必然要到Muttrah市集采買貨物,繁華的海市貿(mào)易造就了這座古城,可以說,Muttrah就是馬斯喀特的靈魂。
阿拉伯半島的烈日伴著海風(fēng),在城中游逛的我們沒有阿拉伯人那樣全副武裝的長袍,已經(jīng)覺得酷熱難當(dāng),但走近Muttrah的大門,涼意便撲面而來,似乎前一刻還在現(xiàn)實世界中行走,這一剎那便已經(jīng)進入神話中的世界,四十大盜的寶庫正向我們敞開大門。
Muttrah市集現(xiàn)在用的是木屋頂,具有強烈伊斯蘭風(fēng)格的鏤空雕花精美絕倫,但在千年之前,它的屋頂是由椰棗樹的葉子編成。但沒有改變的是,1000年前辛巴達走在這里的時候當(dāng)然沒有空調(diào),而現(xiàn)在也沒有,所以這里難以飄散開來的乳香味道格外濃郁。 Muttrah就像裝滿了辛巴達寶物的巨大迷宮,市集里縱橫交錯著無數(shù)窄小的巷子,密密麻麻的小店里堆滿了令人目眩神迷的奇形怪狀的硬幣、瑪瑙墜子、綠松石??一匹匹刺繡疊成小山、明晃晃的阿拉伯彎刀掛滿墻壁、而角落里的一排“阿拉伯神燈”,更直接將我們帶入魔幻世界。
滿臉胡子的店主大叔對于中國來的客人感到非常新鮮,“奧運火炬!很多中國人來我這里。”連比劃帶不流利的英語,我們好歹聽懂了這位大叔在說些什么。阿拉伯人的名字總是讓人撓頭,在我們眼中,他們都是一樣的辛巴達大叔。
我們跟“辛巴達大叔”買了“神燈”和首飾,想要到隔壁去買乳香,大叔卻留我們喝杯咖啡。
辛巴達大叔身上很香,長袍衣襟一動,就香氣撲鼻,阿曼的男人都香得不可方物,香料是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還喜歡用香料待客。辛巴達大叔一邊煮著咖啡,一邊拿出一小瓶香料讓我們在身上試試看。
這下我們也散發(fā)著阿拉伯的味道了。而另一種阿拉伯的味道正在杯子里。咖啡在阿曼叫做“喀赫瓦”,有種豆蔻的香味融在其中─當(dāng)然,如此鐘愛香料的阿曼人怎么會不在咖啡里加香料呢?這濃黑色的咖啡有點中藥的味道,只要一杯就好,我們搖搖杯子,表示已經(jīng)足夠─在馬斯喀特,只用語言說“不要了”的話,好客的阿曼人一定會認為你在說客氣話,所以只有搖搖杯子,他們才不會幫你再添一杯。
Muttrah市集讓人流連的地方太多,不僅是禮拜毯、熏香爐、油燈這些工藝品讓人愛不釋手,就連金光燦燦的阿拉伯長衫也令人不忍錯過。
在這里,自然地,你會忘卻時間,忘卻真實,只當(dāng)自己陷入傳說中的世界,沉醉其中,不想逃離。披掛了滿身的阿拉伯飾物,走出Muttrah的大門,夢卻依然還可以在馬斯喀特繼續(xù)。
富饒的馬斯喀特港,幾百年來一直具有特別的魔力,吸引著全世界的商船在此停泊。濱海的馬斯喀特港是海上絲綢之路途徑阿拉伯的唯一港口,在《天方夜譚》的故事里,辛巴達從這里啟航,在7次航海后最終到達了中國,而在1980年,這里曾重演了這個童話,一艘阿曼仿古木帆船“蘇哈爾”號,從馬斯喀特海軍基地啟航,沿著古代阿拉伯航海家走過的航線,歷經(jīng)216天,抵達廣州。為了重現(xiàn)這艘仿古式木船,“蘇哈爾號”用掉了4噸椰子纖維和7.5五棵棕櫚樹。直到今天,我們在馬斯喀特港仍然見到忙碌的工人在將一箱箱毛皮、乳香和地毯裝上貨船,今天的辛巴達們,仍在繼續(xù)著500年來未曾中斷過的工作。
在阿曼,我們所走過的每一段路,每一次對傳說的印證,念念不忘的每一段風(fēng)景,都是一場身陷夢境中的冒險,如果夢不會醒,我們最想乘上一艘阿拉伯帆船,伴著海風(fēng),揮別這座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的寶庫,重走1200年前的航路,一路歷經(jīng)1001夜的奇幻歷險,飄流回到家鄉(xiāng)。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