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 印度尼西亞 > 正文
方陣比較隨意散漫
雖然新式武器的亮相讓觀眾叫好聲不斷,但最叫座的還是印度邊防士兵表演的摩托特技。首先是3人以驚險的動作騎一輛摩托車,然后是4人,之后一輛摩托車上的人越來越多,直到十幾人以疊羅漢的方式騎在一輛摩托車上,其高難度動作和中國高水平雜技團的表演差不多。每到這時,觀眾的激情像被一下子點燃了一樣,人們紛紛站立起來,翹首觀望,并不斷地鼓掌叫絕。在閱兵式上進(jìn)行極具特色的特技表演,這是印度的傳統(tǒng)。雜技和鮮艷的民族服飾,在古代印度閱兵儀式中就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唐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印度戒日王為了威懾對手交出唐朝高僧玄奘大師,親率戰(zhàn)象兩萬頭,在恒河兩岸舉行了規(guī)模盛大的閱兵儀式。史載戒日王的閱兵部隊往恒河水中丟撒鮮花,讓恒河變成一條鮮花的河流,兩岸又有吞劍、噴火、瑜伽種種雜耍之人,一面娛樂百姓,一面表示對東土高僧的尊重。將娛樂融入莊嚴(yán)肅殺的閱兵典禮中,已經(jīng)成為印度閱兵的一大特色。
印度三軍方陣并不是非常整齊劃一,顯得有些隨意散漫。之后便是文藝游行表演,演出以邦為單位。各地花車游行隊伍更加隨便,當(dāng)方陣因前面“交通擁堵”而被迫停下來時,有些人竟然還會離開隊伍跑到柵欄前面與觀眾握手聊天。
文藝游行演出結(jié)束后,空中傳來飛機的轟鳴聲。舉頭望去,只見一隊俄羅斯生產(chǎn)的蘇-30戰(zhàn)斗機呼嘯而來,劃出一道道美麗的弧線,緊接著便是俄羅斯生產(chǎn)的伊爾-76重型運輸機劃過長空,最后是俄羅斯生產(chǎn)的米-26直升機低空疾速飛過,身后撒下無數(shù)的彩色氣球。閱兵儀式到此結(jié)束。人們說笑著離開國家大道。接受過閱兵式的洗禮之后,絕大多數(shù)印度人的民族自豪感又增強了許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