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邁臨近南河的支流濱河,坐落在泰北群山環(huán)抱的小平原上,平均海拔300米,是泰國的高原城市,氣候涼爽,平均年氣溫為22℃,是著名的避暑勝地。每年3至8月,為清邁的最佳旅游季節(jié)。可以說,清邁是旅游者的天堂,人們可以徒步、騎大象、劃船或者自己開車探索原始林海;在高山部落,欣賞獨(dú)特的民風(fēng)民俗。建議到清邁,可順游旁邊的清萊景區(qū)。
清邁是泰國的第二大城市,在歷史上曾經(jīng)是泰國的首都,至今仍保留著很多珍貴的歷史和文化遺跡,代表著泰北燦爛歷史文化的古老寺廟就有3000座。清邁的自然環(huán)境,十分秀麗,遍植花草,尤以玫瑰花最為出名,有“北方玫瑰”的雅號(hào)。清邁的女孩子膚白貌美、眉清目秀、開朗活潑,因此清邁又被稱為“美人窩”。
清萊,往北60公里可進(jìn)入緬甸,往東50多公里可到老撾,200多公里通過老撾或緬甸可以到達(dá)中國云南,地形處于三國、俗稱黃金三角地帶。湄公河可通往六國:中國、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
清萊在自然景點(diǎn)、名勝古跡和其古老的文明遺跡方面的旅游資源極為豐富,也是山地民族的居住地,這些山地民族過著令人神往的傳統(tǒng)生活。
清邁必到景點(diǎn)
清邁市內(nèi)名勝古跡遍布,林蔭街道、曲徑幽深;廟宇、寶塔林立,奇山秀水,碧波蕩漾,煞是迷人。
雙龍寺:雙龍寺又名“素貼寺”或昔日稱為白塔山,位于清邁城西海拔1050米的素貼山上。站在素貼山的瞭望臺(tái),可俯瞰清邁市的全景。據(jù)歷史記載及傳說,在庫納王(公元1335年~1385年)統(tǒng)治期間得到了一顆佛舍利子,當(dāng)時(shí)不知道要放在哪里供奉,便將舍利子放在一頭灰白色瑞象的頭上,任由白象走動(dòng)。白象一直往清邁的西邊走,登上素貼山,并在素貼山趴下,于是信徒就把舍利子埋在白象趴下的地方,上面建了一座白塔,外貼金箔,成了金光閃閃的舍利塔。如今的寺院是建于十六世紀(jì)、經(jīng)幾次修擴(kuò)建,規(guī)模雄偉。
到了雙龍寺,登306階梯到寺院,泰國人稱之為往天堂之路,階梯兩旁以雙龍作護(hù)欄,寺就以這兩條龍來命名。
蒲屏避暑行宮:蒲屏避暑行宮位于素貼山上,是當(dāng)今九世皇每年固定要來避暑的地方,由于高山上終年氣候涼爽,非常適合于休閑居住,每年冬至,百花爭艷,櫻花盛開,整座山呈現(xiàn)粉紅色,美不勝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