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之父是一位中國人
波音公司舉世聞名,然而鮮為人知的是,波音能有今天的翹楚地位,離不開一個中國人——王助。作為波音歷史上的第一位設計師,他為波音造出了第一架飛機。有人將王助稱為“波音之父”。
在波音博物館里,我特別注意到,這里陳列著有關王助的資料、照片和一塊雕刻有王助肖像的銅匾。這些發(fā)黃的歷史片段,記錄了世界航空工業(yè)的萌芽時期,一個中國人的傳奇——先行者的艱辛與蹣跚,探索者的欣喜和沖動,那時候,他站在國際飛機設計制造行業(yè)的最前沿。
2006年胡錦濤主席訪問波音時,公司總裁親自向胡主席介紹了王助對波音的貢獻。
王助,字禹朋,1893年出生于北京。12歲高等小學畢業(yè)時,正逢清政府籌建海軍,于是他考入煙臺海軍水師學校,16歲那年以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1909年,清朝大臣出洋考察,王助、巴玉藻、王孝豐等9人被一同帶往英國,開始了留學之旅!傲曃饕闹L,救中國之短”,是當時所有中國年輕人最熱切的期盼,王助也不例外。
在阿姆斯特朗海軍大學,他開始接觸當時還附屬于海軍的飛機制造領域。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戰(zhàn)火蔓延至英國,王助等4人在畢業(yè)后,奉命轉(zhuǎn)赴美國深造。1915年9月,他們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學習航空工程。1916年6月,作為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第二期畢業(yè)生,王助、巴玉藻、王孝豐3人獲得航空工程碩士學位。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獲得航空碩士學位,而那一期航空工程專業(yè)的全部畢業(yè)生不過十余人。
王助等人畢業(yè)后,正趕上袁世凱稱帝風波,他們的公費留學款項全無著落,無法立即回國。正是在這樣的窘境中,王助得到了進入波音的機會,為中國人在世界飛機制造史上留下絢麗的一筆。
波音公司最早是由西雅圖市的一個木材商威廉·波音和一個熱衷于航空事業(yè)的軍官威斯特夫共同創(chuàng)立。1917年,威斯特夫跟隨美國海軍參戰(zhàn),不得不選擇離開。威斯特夫與王助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同班同學,由于他的離開,威廉·波音急需尋找一名航空技術方面的人才,來填補威斯特夫的位置。于是,王助被推薦進入了當時規(guī)模并不大的波音公司。王助的到來,被視為“天降貴人”,他很快就被聘為波音飛機公司第一任總工程師。
他設計的飛機,成功地通過了美國軍方的測試,美國軍方一次就訂購了50架。這份訂單為波音公司帶來了57萬美元的收入,是波音發(fā)展史上最需要的第一桶金。假如沒有這份訂單,波音公司很可能早已銷聲匿跡了。憑借著王助的出色才能,新成立的波音公司開始站穩(wěn)了腳跟。
但在美國時,王助還是受到了嚴重的種族歧視,他憤而回國。陸續(xù)設計制造出教練機、海岸巡邏機、魚雷轟炸機等多種飛機,并培養(yǎng)出我國第一代航空工程技術人才,1965年3月4日,王助在臺南病逝,終年73歲。(伯初)
寧靜的林蔭道上,偶遇溫文儒雅的教授,碰撞風采飛揚的青春,恍若與世隔絕... |
酒店是很多電影的重要場景,通常男女主角在里面發(fā)生最浪漫的故事,或者成為兇殺懸疑電影的重要證據(jù)場所... |
|||
墨爾本,是個奇妙的地方:一邊依偎著蔚藍的大海,一邊枕靠著滄桑的巖石;懸崖峭壁之間可以開辟出世界上最美麗的公路... |
空姐,很多人認為是一份即輕松又令人羨慕的職業(yè)。其實空姐的工作卻是非常辛苦的。例如,遇到挑剔的乘客時,也必須要保持微笑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