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 正文
隨著書香,我們一路尋去,拜訪那些已經逝去的作家曾停留過的地方……
狄更斯的故居,一棟二層紅磚樓房
簡單卻溫馨——狄更斯故居
曾寫過《圣誕頌歌》、《大衛(wèi)·科波菲爾》、《霧都孤兒》等小說的英國著名作家查爾斯·狄更斯,其一生的軌跡都和英格蘭樸次茅斯市內的一所房子不可分割。1812年,在這所房子里的一把綠色天鵝絨躺椅上,23歲的伊麗莎白·狄更斯生下了一個嬰兒。日后,他將成為家喻戶曉的作家。而1879年,也是在這把躺椅上,這位偉大的作家離開了人世。在這67年的時間里,狄更斯留給了世人多部精彩的作品以及2000余個栩栩如生的角色。
6月末的一天,我們從倫敦啟程去拜訪這位已故的作家。冒著細雨,我們驅車路過一片片綠色的田野和小小的村落,駛向狄更斯的故居。
狄更斯的故居,一棟二層紅磚樓房
狄更斯的父親在1809年來到普茨茅斯,為海軍的一個部門工作。當時的普茨茅斯還是個不毛之地,街道上經常游蕩著爛醉如泥的人,暴力事件時有發(fā)生。二戰(zhàn)期間,普茨茅斯市很多建筑都毀于敵軍的轟炸。但幸運的是,狄更斯出生時的家卻免于戰(zhàn)火,保留至今。
這棟二層紅磚樓房坐落在一片安靜的街區(qū),靠近海邊。面對街道的一面有整齊排列的窗戶,屋外是用黑色鐵柵欄圍起來的一個小花園,F在如果參觀者想要進入這所房子,并不能走原先的前門,而要從地下室的門進入。站在屋內,面對樓梯,我們很容易聯想到當時,狄更斯的母親是怎樣懷抱著小狄更斯,在樓梯上上上下下的。狄更斯曾在后來描述到:“到現在,如果我盡力去回憶童年時候,我可以很清晰的記得那種被人抱著走下樓梯的感覺。在一個女人的懷抱里,我緊緊地摟住她,不敢看下面陡峭的樓梯!
屋子里所有房間都用英國攝政時期風格裝飾。狄更斯一家從1809年到1812年間都住在這里,而當時流行的就是這種風格。后來的管理者們復原了這所房子里曾使用的壁紙。伊麗莎白·狄更斯使用的櫥柜也被保留了下來進行展示。
狄更斯出生在一把躺椅上
狄更斯童年的時候,可以從自家窗戶探出頭去看到堆滿干草和蔬菜的晾曬場,沿海還有幾架風車,再遠處就是普茨茅斯港了。然而遺憾的是,如今工廠和其他建筑物卻阻擋了我們從屋后觀看花園的美景。
據說伊麗莎白性格開朗,喜愛跳舞,她的模仿能力超人。也許,伊麗莎白的善于模仿被原封不動地遺傳給了自己的兒子。男主人約翰·狄更斯在皇家海軍財政部下屬的一個辦公室工作。如今在他著名兒子出生的房間外面,還安放著約翰·狄更斯的半身像。頂樓還有一些具有紀念價值的東西在進行展出,包括狄更斯的一小把頭發(fā)、狄更斯父親在給小女兒念故事的照片以及被鐵欄桿保護起來的那把綠色躺椅。
實際上,這所房子是狄更斯一家在狄更斯出生后租的,他們并沒有在這里住很久。為了省錢,他們隨后在普茨茅斯租了另外一個房子。后來,他們又幾次搬家,從普茨茅斯到查塔姆再到倫敦。然而,這所小房子卻是查爾斯·狄更斯全部生活的起點,也為他在后來渴望幸福家庭生活設定了一個背景。在狄更斯成名之后,他曾3次返回普茨茅斯在自己的出生地追憶當初的生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