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 荷蘭 > 正文
人的內(nèi)臟器官長什么樣?呼吸是怎么進行的?不用復雜的語言描述,不用單調(diào)的圖片表示,世界首家人體博物館推出的“人體之旅”讓《環(huán)球時報》記者開了眼界。
從“膝蓋”進入“人體”
這家名為“人體”(CORPUS)的博物館位于荷蘭小鎮(zhèn)烏赫斯特海斯特。博物館主樓高35米,共8層。樓體設計非常搶眼,一半為土黃色的巨型人體坐像,另一半罩著透明玻璃,非常有現(xiàn)代感。讓人驚訝的是,大樓底層外墻居然不是磚塊建造,而是用拳頭大小的青石堆砌而成,從外面甚至可以隱約看到內(nèi)部的亮光。工作人員解釋說,這是為了保持館內(nèi)自然通風。
整個參觀行程為自下而上的“人體之旅”:從大廳中央的扶梯出發(fā),經(jīng)“膝蓋”進入“人體”,經(jīng)“腹腔”、“胸腔”、“口腔”一路上行,最終到達頂層的“大腦”區(qū),整個人體之旅耗時約55分鐘。
早上9點多,博物館大廳里已聚集了不少人。記者成為當天的第一批游客。工作人員介紹說,每組游客最多為16人,中國游客可領取中文講解設備。由于參觀全程沒有導游,工作人員再三叮囑,要按照燈光指示前進,不要往回走。
有點像進入科幻世界
黑暗的空間,“血淋淋”的場面,出發(fā)之前類似幽靈古堡的聯(lián)想總讓人免不了有些忐忑。旅程的第一站是“膝蓋”。環(huán)顧四周,通道狹窄,光線昏暗,墻壁上覆蓋著肌肉組織和血管模型,鑲嵌其中的顯示屏播放著膝蓋在運動中的伸展和彎曲效果,血細胞來回穿梭的圖案經(jīng)屋頂激光反射在地板上。突然,右側(cè)方一把尖刀插了過來,慢慢割開“肌肉”,鮮紅色的“血液”滲出,記者定睛一看,原來是模型在演示人體受傷及愈合的過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