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 瑞典 > 正文
先有“中國村”后有“中國宮”
1731年,隨著瑞典與中國開始貿(mào)易往來,大批中國瓷器、漆器、絲綢、香料和茶葉被運抵瑞典最大的港口城市哥德堡。茶葉迅速被推廣開來,帶來巨大的商機。與這種外來“新式飲料”相匹配的,自然是中國的瓷器。瑞典的王室和貴族以擁有中國的商品而自豪。有一位王室子弟把自己專門用來收藏中國瓷器的房間稱為“圣地”,顯示它的稀有和神奇。在烏爾利卡王后的房間里,也擺滿了中國瓷器、漆器和絲綢。
當年,烏爾利卡王后在王后島建起了一個“中國村”,打算自己生產(chǎn)絲綢,F(xiàn)在,“中國宮”附近的“中國村”就是烏爾利卡王后當年種桑養(yǎng)蠶的地方。有人說,這恐怕是瑞典歷史最早的“絲綢生產(chǎn)基地”了。
烏爾利卡王后想辦法從中國請來能工巧匠在“中國村”種桑養(yǎng)蠶,可惜歷經(jīng)千辛萬苦從遙遠的東方運來的蠶寶寶,抵御不了瑞典寒冷的天氣,紛紛夭折。烏爾利卡王后的“絲綢夢”就此破滅。國王為了安慰王后,悄悄地在“中國村”旁邊興建了這座“中國宮”。
現(xiàn)在,王后島的王宮南翼已經(jīng)被改造成了王室的私人住宅。1982年,王室正式搬入。與王室的私人住宅相對稱的王宮北翼則對外開放。國王和百姓可以共同感受這里的魅力。
安靜的“中國宮”和“中國村”,輕輕地向人們訴說著這個古老家族的“中國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