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 正文
9、阿姆斯特丹
如果跟他們一樣生活在阿姆斯特丹,你可以……
花5.8歐元在李茲廣場旁邊的城市電影院看一場電影。
花2.5歐元買一束福祿花,或者花7.5歐元買一束洋桔梗。
花1歐元在自動售貨機購買一罐汽水。
在麥當勞抽煙,然后花5.25歐元買一份超值套餐。
阿姆斯特丹如果作為人名,就是指電影《紐約黑幫》里面的主人公。當他遇見殺父仇人“屠夫比爾”時,“屠夫”問道:“小子,你叫什么名字?”他一面將仇恨深埋于心,一邊回答:“阿姆斯特丹!薄澳闶前⒛匪固氐ぃ磕俏揖徒屑~約!
從地理和歷史角度分析,只要紐約沒有殺死自己的祖父,它就不會是阿姆斯特丹的殺父仇人,因為阿姆斯特丹還算得上紐約的父親:當年的紐約就叫做“新阿姆斯特丹”。而阿姆斯特丹曾經(jīng)是歐洲最大的港口,世界上最富裕的城市,1580年到1740年的繁榮階段也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做“黃金時代”,海運貿(mào)易和金融業(yè)就在此時空前發(fā)展,藝術也達到輝煌的高峰。不過既然是“時代”,有開始就有結束,海上的霸權被英國奪走,阿姆斯特丹也轉(zhuǎn)型為工業(yè)中心。繼續(xù)向后翻閱它的城市歷史,上世紀20年代的再度繁榮、1928年成功舉辦奧運的喜悅顯得多么短暫,30年代遭受經(jīng)濟衰退的重創(chuàng)、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被德軍蹂躪又叫人傷透了心。
戰(zhàn)后的阿姆斯特丹默默地重建家園和重建經(jīng)濟,也重拾心情和重拾自尊。直到上世紀60年代,一切再也無法以“默默”來形容,阿姆斯特丹變成歐洲最激進和敏感的地區(qū)之一,人們用各種方式表達對現(xiàn)狀的不滿和質(zhì)疑,學生和婦女為自身權益越戰(zhàn)越勇,四面八方的嬉皮大軍蜂擁來到這個仿佛具有魔術的圣地。真正“激進”的時期其實相對短暫,但今天阿姆斯特丹的形象在那時候已經(jīng)開始形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