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正文
黑色走廊
《進攻篇》
10月2日天氣非常好,雨住太陽露出了笑臉,10點左右我們要去BC營地,從今天起我們不再跟川登山隊一起了,他們按他們的計劃進展,我們有我們的方案,具體安排是這樣的,馬匹將裝備馱上大本營,隊員背沖鋒包全程步行以適應海拔,大約要上升1000米海拔,3-4小時的路程。次日看情況分攤裝備靠自己運上C1突擊營地(川隊財大氣粗則雇請高山協(xié)作背),第三日修駱駝背和鯉魚背線路再沖頂,隨后撤回C1,第四日撤BC騎馬連夜去松潘。由于昨夜碰上北京綠野登山隊撤出,聽說山上情況很糟,這無疑會給我心理造成陰影,信心也開始動搖。
頭一天晚上,大伙都有點輕微的高山癥狀,今早一起來感覺好多了,畢竟這里海拔還不是很高,適應起來比較快,空氣雖稀薄但卻很新鮮,清新透明,呼吸一口真是心肝肺都為之一爽。遠處的山頂被云霧覆蓋著,神秘莫測,冰涼清澈的冰川融水潺潺地從腳下流過,河邊點綴著青翠的冷杉、落葉松,屋邊的柵欄后面是五顏六色的莊稼,綠油油的蠶豆、金黃的青稞、小麥,真是一副景致優(yōu)美的圖畫!
吃過飯開始收拾裝備,將所有背包整理好,所有利器尖刃都用橡皮膏封好,將大件的裝備捆到馬背上,每人背一個沖鋒包,大約10點50分離開上鈉米。
馬隊沿著開闊的山谷向東行進,身邊是樹林和綠綠的草甸,清澈的河水靜靜地從身邊流過。起初坡度很緩,人和馬匹都悠閑地以散兵隊形緩慢行進。慢慢地河谷越走越狹窄,水流也越發(fā)地急了,不久我們離開河道開始上山,回頭還可以望見納米村,寬寬的峽谷,田園風光,秀色可餐。
上坡馬顯然是走得比人要快,畢竟兩條腿走不過四條腿,盡管是輕裝,幾個坡上去大伙便紛紛氣喘吁吁,各自拉開距離。我走得不緊不慢緊緊跟住川隊的第一梯隊,認為跟住走最舒服。
12點多到達一個牛棚,我們在一草坡上休息吃干糧。等后面的人慢慢上來了,休息了大約十分鐘又繼續(xù)趕路,不久到達海拔3525米的一處開闊的草甸,四周是茂密的叢林,右側(cè)山上高懸著一條瀑布,旁邊有牛棚、柵欄,遠遠可以望見一個廢棄的寺院殘墻,再往前不遠就是一個巨長的陡坡,山谷中是涓涓流下的冰川融水,象一條白色的帶子,遠處隱隱約約可以望見雪寶頂下的雪坡,雪寶頂被云霧籠罩著。順著陡坡上去溫度越來越低,這里海拔已經(jīng)比較高了,劇烈的上升使大家體力普遍消耗較大,一個個喘著粗氣,行進速度也慢多了。看看周圍只剩下我和登協(xié)的西瓜、發(fā)財、老任、威哥等5個人,費了好大勁終于登上了面前的這坐大山梁,海拔達到4000米,眼前是一個平緩開闊的草甸,零零散散有一些瑪尼堆,按時間和高度推算,這里距BC應該已經(jīng)不遠了;仡^望山下看看差點氣炸肺,走在后面的幾十號人全騎著馬上來了,早知道換馬騎也不叫我,白在陡坡耗了好多體力。
又翻過幾個低矮的山坡,已經(jīng)可以望見BC了,就位于冰川融水的沖積河谷的中央,地勢平坦開闊,路面積雪越來越厚,往年這個時節(jié)BC是沒雪的,看來昨晚一場大雨山上下了場大雪,把整個BC變成銀裝素裹的冰雪世界,川隊人多很快搭起了七頂帳篷,我們不敢怠慢,抓緊時間搭好三頂帳篷,自己新買的高山帳簇立在眾多帳蓬里格外顯眼,引得各路人馬紛紛參觀,不由得意萬分。
我化了雪掌勺做了一頓美味的晚餐——臘肉泡飯,還有水果當甜點,真是奢侈腐化之極,此時隱身人高山反應有點嚴重,頭疼惡心無力還伴有低燒,情況看來不太妙,偉哥和螢姐也臉如蠟色,癥狀輕微些,也許能很快恢復,我讓他們喝點姜湯吃了點飯早早臥床休息,沒準過明天會適應的。
飯后川領隊李發(fā)財找我訊問登山計劃,得知我們準備不做適應性上升C1再撤回來后,他們晚上開會改變主意,也準備上C1后不撤,次日直接沖頂。這樣做有利有弊,好在不必消耗雙倍的體力,糟在不做適應性上升下撤,可能很多隊員反應嚴重登頂失敗。因我只有10天假,7號晚返溫機票都買好了,所以登山計劃不能延長,我們開了碰頭會后決定,明天我,寒蕭和偉哥上C1,隱身人留下照顧二個MM……
為明天保持好狀態(tài),BC營地所有人9點多都休息了……
凌晨4點多BC營地起風了,越刮越利害,狂風大作卷起積雪,劈頭蓋臉的襲擊著我的高山帳,感覺帳篷隨時要被扯起來一樣,幸虧昨天沒偷懶,把10枚特制塑料釘全打結(jié)實了,任它暴風雪再囂張也奈何不了我們,倒是其他營的山友們嚇醒了,進進出出忙著固定帳篷。風一直吹毫無停息的感覺,直到清晨6點我不得不起床,要化雪做飯準備行裝出征C1。
拉開帳篷的門,心頭不禁為之一振,真是個好大的風,雪白巍峨的雪寶鼎傳統(tǒng)雪坡上揚起了旗云,在晨光中顯得那么的圣潔、美麗、耀眼和威嚴,可登山的人都知道旗云意味著什么,它是雪坡上積雪被狂風刮起形成的,假如積雪刮凈就會露出亮冰,登頂就十分的危險。今天山上C1還有山野版主vega三人登山小組在(早幾天進山的),不由替山友們的安危擔心起來,心里不停的念六字真言,保佑風暴盡快停止。
不知是否心誠感天,大風在9點開始轉(zhuǎn)弱,川隊大批人馬整裝出發(fā)了,他們今天有很多隊員狀態(tài)不好留守大本營,決定上C1的只剩9個人,外加二個藏族高山協(xié)作人員,重的物資理所當然是高山協(xié)作背咯,真讓人羨慕。
10點多我們匆匆吃完飯,馬上和偉哥、寒蕭平分整理好裝備,出發(fā)追趕川隊,我們每人負重都在20幾公斤左右,在平原這根本不算什么,可這里是四千多的海拔呀,偉哥走了半個小時后體力漸漸不支,越走越慢掉隊了,我返回找到他時,看他臉色很不好勸他撤回BC,偉哥是個明白人也同意我的建議,把帳篷等裝備交給我后和我們揮手告別。
寒蕭看我的包里東西太重太多,拉高都放不下了,二話不說幫我拿走一副很沉的冰爪,真是好哥們,要知道上山路還很長,多一份重量就少一成勝率。
不久進入一條狹窄的通道,左側(cè)是巨高的碎石雪坡,右側(cè)是前天見到的亂石堆,海拔大約4180米,溫度10度。通道以上是一片平緩開闊的的碎石坡,已經(jīng)可以望見不遠處的碎石陡坡,和亮閃閃的烏龜背,雪寶頂也是清晰可見。我們感覺很好沒有過多的休息,很快追上早出發(fā)一小時的川隊,還知道廣州香港聯(lián)合隊也在前面,再往上才是真正的考驗,坡度明顯增加大約有40度,今年坡上還積了厚雪特別累人,
上到烏龜背才發(fā)現(xiàn)溪流凍住了,難怪在山下看,這里是亮閃閃的一片,原來是冰的反光。仔細觀察了一下地形,這里并不象在山下看起來那么陡,并不難上,以現(xiàn)在的體力上烏龜背,應該說問題不大,這時對"車到山前必有路頗"又有些體會。以前來登的隊都要帶幾百米的繩來修BC到C1的路確保安全,但我看來一把冰鎬就足夠了,沒發(fā)落腳的就用冰鎬砍出臺階來,前面的路有很多臺階就是川隊的二個先鋒背夫砍挖出來的,省了我們不少事,真是跟跟不用動腦筋!
烏龜背的頂端4465米,風慢慢大起來,坐在那里一會兒就覺得發(fā)冷。我突然感覺好想睡覺,上眼皮直打下眼皮,速度明顯慢下來,后面的隊員一個個超我而去,無奈的掙扎著又上了一百多米海拔,終于發(fā)現(xiàn)陡坡有處半個平方的平地,一屁股坐下用冰鎬插入雪中,頭靠著手就打起盹來,迷迷糊糊了約20分鐘,我的頭猛一栽差點撲滾下陡坡,人一激靈也清醒了,竟發(fā)現(xiàn)此時神清氣爽,四肢百骸血氣通暢無比,仿佛脫胎換骨一樣感覺。不過所有人都走的看不見了,但我自感精神倍增,加快步伐追趕,不出一小時,趕上寒蕭和老朱(川隊的),不久又趕上廣州隊的謝鋼等,謝鋼沒走右側(cè)的傳統(tǒng)緩坡線路(也有40度),而在左側(cè)60度陡的巖石碎坡上抄近路上去了,我也學他選擇左路,卻見謝剛在頂端不停的揮手,大喊大叫示意退回右路去不要冒險。我自負攀巖技術還湊合,打手勢謝絕他的好意,為不來回折騰浪費體力堅持爬上左路,巖雪混合坡雖然較難但手腳并用還能省力不少。
前進的途中三次看到川隊有人體力不支單獨下撤,我真不明白川隊領隊怎么指揮的,自己跑到隊前頭,隊員下撤竟沒人照顧,這情況是最容易出事的。果然有一隊員下到烏龜背時不知什么原因下不去了,估計是冰鎬掉了不敢冒險下撤。隱隱約約聽他在呼喊幫助,我此時離他有二個小時的上坡路,體力消耗也很大不可能下去幫他,反正他暫無危險,我決定趕快上去通知川隊高山協(xié)作。
不久我也上了陡坡頂端,離C1很近了。這時看到有三個人下撤,原來是vega他們成功登頂后回撤BC,他們和每個人都熱情的打招呼,看起來心情很不錯,今年國慶是第一批登頂?shù),怎不興奮。一會又有二個人影飛速下撤,一看穿著破棉襖就知到是川隊的高山協(xié)作,立即把下面有人需要幫助的情況告訴了他們,只見他們像藏羚羊一樣三竄二竄就不見了,不得不佩服他們的高山適應能力。
七點終于到達5000米的C1營地,卻見C1只是個建在刀刃一樣山脊上,豆腐干大的小營地,川隊占了二頂帳篷位,廣州隊住進vega留下的一頂帳篷,再也搭不下半頂帳篷了,川隊領隊李發(fā)財告訴我再往山脊上走走,聽說還有個小營地。因帳篷的鋁合金桿在隊友寒蕭的包里,我不得不蹲在懸崖邊(帳篷門口兩邊半尺就是萬丈懸崖)等著,四十分鐘后他也上來了,得知C1人滿為患很無奈,二人只好又順著山脊上去找"傳說中"的另一個營地。
九點鐘又累又餓又冷的我們?nèi)哉也坏揭恍∑降,刀一山脊怎有半點容身之處?寒蕭建議不找了回C1求援,不信他們見死不救。回到C1我馬上敲川隊的帳,李發(fā)財門也懶得打開(此時每個人都精疲力盡)就說:"實在是睡不下了,不信你進來看。"因營地小,帳篷本身沒完全伸展搭開,里面的三人都睡成了S形,真的是太擠。我只好睡在帳篷內(nèi)帳外面的雪地上,好歹有層外帳擋住點風,帳外一邊堆滿鞋子,一邊是背包和裝備,鋪上防潮墊穿齊衣服蓋上羽絨睡袋,因為太累也沒力氣把門口的東西整理整理了,躺在那成了V字形一動都不能動,腳又有點凍傷(登山鞋凍的鐵硬防水但不透氣了),就這樣對付一夜吧,寒蕭后來是硬擠進西瓜的帳篷內(nèi),幾乎是疊羅漢似的睡,睡眠的質(zhì)量很不好,西瓜第二天精神不佳沒有登頂這是后話。
文章來源:
地震過后,成都到九寨溝的空中航線一直保持暢通。目前,成都-九寨溝每天兩航班,航空公司表示,會根據(jù)客流量大小及時調(diào)整航班。 |
7月29日,北京圓明園遺址公園核心區(qū)域九州景區(qū),在關閉300年后首次迎接游人。大批免費游客來到14組園林景區(qū)觀光 |
|||
?谧鰹楹D系拇笮统鞘泻蜕虡I(yè)中心,匯聚了全島各地的特色。主要特產(chǎn)分為海鮮類、熱帶水果類、飲品以及紀念品 |
羊城近日酷熱連連,市民感覺猶如身處火山之中。不過,或許很多老廣都不知道,廣州鬧市中真的藏著一座古火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