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英文小寫的含義就是“瓷器”,外國人將瓷器和中國劃等號,可見中國瓷器在世界上的地位。中國的景德鎮(zhèn)有“瓷都”之稱,在荷蘭也有個“瓷都”——代爾夫特(Delft),生產(chǎn)皇室專用的藍瓷,用現(xiàn)在時髦的話說,皇室“帶貨”流量自然高,這里的藍瓷燒制成了響當當?shù)某鞘忻?/p>

我去代爾夫特純屬臨時起意,乘火車從鹿特丹前往海牙的時候正好途徑此處,這里距離海牙僅僅10公里,火車單程約15分鐘。對于在北京生活的我來說,還沒出一個區(qū)呢。沒想到,在這里短短幾個小時的游覽,卻成了此行最大的驚喜,我瘋狂地愛上了這座小城的下午。

如果說海牙、鹿特丹代表了荷蘭的大城市,那么代爾夫特就是荷蘭小鎮(zhèn)最好的代表

代爾夫特位于海牙與鹿特丹之間,是南荷蘭?。╖uid-Holland)的省會,別看城市不大,歷史可頗為悠久,1246年由伯爵威廉二世授予其城市權力。人口不足10萬的小城因其典型的荷蘭小鎮(zhèn)運河景觀及代爾夫特藍瓷(Delft Bluepottery)聞名世界。代爾夫特理工大學(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是世界頂尖的理工大學之一,被譽為“歐洲的麻省理工”,由于學術地位高,聲譽好,加之荷蘭小鎮(zhèn)的消費較低,深得中國留學生的青睞。
1847年建成的老火車站位于市中心西側,是代爾夫特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出火車站走不遠就是老城,與其他古老的荷蘭城市一樣,布滿了四通八達的運河體系。第一眼看見的水鄉(xiāng),我瞬間愛上了這座小城,小橋流水是代爾夫特典型的景觀,像微縮版的阿姆斯特丹,卻遠沒有大城市的嘈雜,安靜的讓人不忍去打擾。微風徐來,水面平滑如鏡,倒映著河邊的古老民居。


站在橋上向遠處眺望,有五個尖塔的建筑是城市里最古老的教堂,就叫老教堂(Oude Kerk),建于13世紀,哥特式的鐘塔是這座城市最著名的地標之一。

我沒有地圖也沒有攻略,就以教堂為地標向市中心走去。路上看到媽媽和孩子騎車,伸手推的一個借力動作,不由得想起了我們小時候騎車父母在一旁幫助的情景。

路遇荷蘭小鮮肉


古老的運河、拱橋、游船與居民房屋互相交織,跳蚤市場上的老物件散發(fā)出迷人的魅力。這些老物件在中國很多地方都見不到了,在這里卻比比皆是。



有著“海上馬車夫”之稱的荷蘭,在16世紀末踏入黃金時期,代爾夫特曾經(jīng)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大本營,荷蘭的海上貿(mào)易也正如日中天。荷蘭東印度公司努力擴張其在亞洲的市場,也就較早接觸到了中國文化。他們將中國精美的瓷器帶回了荷蘭,原本是希望在中荷之間大量搞瓷器貿(mào)易,但恰逢明末清初的戰(zhàn)亂時期,無法進行正常的商貿(mào)交流,代爾夫特人就只能仿造中國青花瓷。沒想到,創(chuàng)造出獨具一格的“藍陶瓷(Delft Blue)”,又名“代爾夫特皇家藍瓷”,也成了荷蘭的“國寶”。

代爾夫特皇家陶瓷工廠(Koninklijke Porceleyne Fles)成立于1653年,是現(xiàn)今僅存的17世紀彩色陶瓷工廠,也是唯一一家有皇室榮譽的陶瓷工廠。不僅吸收了中國瓷器的特點,還借鑒了日本彩畫的工藝,歷經(jīng)幾個世紀的磨煉,創(chuàng)造出具有荷蘭特色的精美瓷器。即便是在機械化普及的今天,仍然堅持以完全手工的方法燒制瓷器,制作出花瓶、風車等帶有荷蘭元素的精美工藝品。代爾夫特藍瓷被認定為荷蘭的國寶,荷蘭女王和國王經(jīng)常用藍瓷作為出訪其他國家饋贈的禮物。

制陶工人首先將特殊的黏土用水攪拌后注入模具中,干燥收縮后便獲得了最初的素胚,經(jīng)過表面處理后進行初次燒制,而后交給畫師。畫師利用含有氧化鈷的黑色顏料在陶器上描繪出各種圖案,之后再上釉并進行二次燒制,才能成為一件件精美的成品。
藍白相間的“代爾夫特藍”很像中國的青花瓷,但是仔細觀看,就會發(fā)現(xiàn)兩者略有不同,同樣的藍,代爾夫特藍”顏色更深。隨著時光的流逝,普通的代爾夫特藍瓷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著名的荷蘭品牌的特產(chǎn),游客們總是要買上一兩件作為紀念品。在有些陶瓷店,你還可以看到匠人們在一筆一劃手工繪制藍陶。讓你弄不清這是在景德鎮(zhèn)還是在荷蘭了。(游客在荷蘭購買超過50歐元的商品,就可以退稅)

代爾夫特起源于一條名為de Delf的水道,后來在當年水道的位置形成了城市中心,就是今天市集廣場(PlazaMarkt)的位置。開闊的廣場周圍是各種餐廳、咖啡館和店鋪,到了周末,附近的居民都會拿出自己的農(nóng)副產(chǎn)品、手工藝品來這里出售和交換,熱鬧非凡。


不得不吐槽荷蘭人起名字沒什么創(chuàng)意,有老教堂就有新教堂(Nieuwe Ker),是市集廣場上最吸引人眼球的建筑。
新教堂始建于1381年,高109米的鐘樓建于1396-1496年,是荷蘭第二高的教堂塔樓(第一高為烏得勒支教堂)。因遭遇過1536年的大火被熏成了今天看到的棕黑色,哥特式的尖頂古老端莊,鐘樓上的鐘是從1659年起陸續(xù)安裝的。它不僅是代爾夫特的地標性建筑,還與荷蘭皇室有著很深的淵源。1584年,荷蘭國父威廉親王在教堂旁的王子紀念館遇刺后就葬于此,從那時起,新教堂就成了荷蘭王室的墓葬地,到現(xiàn)在共有45名皇族成員長眠在這里,2004年前荷蘭女王朱利安娜及其丈夫貝恩哈德親王也埋葬于此,小小代爾夫特的地位可見一斑。

隔廣場與新教堂遙遙相對的是文藝復興風格的市政廳(City Hall),始建于1200年,盡管躲過了1536年的火災,卻在1618年的又一次大火中未能幸免,被完全燒毀,由荷蘭建筑師亨德里克·德·凱澤(Hendrick de Keyser)設計重建,今天也是市民舉辦婚禮的地方。

代爾夫特曾有一圈起防御性的古城墻和八座城門,但遺憾的是,現(xiàn)在只留下了這座東大門(Oostpoort),守衛(wèi)著水陸兩路交通。


東大門建于1400年,整體為哥特式風格,是北歐哥特式建筑風格的代表,雙塔為1514年修建,恢弘大氣。

這座白色的吊橋,當有大船經(jīng)過時可以開啟,環(huán)城的運河在古代也兼有護城河的作用。出了這座城門也就出了老城區(qū),在夕陽里和這座富有文化底蘊的小城告別。

====================
[作者:沙漠玫瑰]
環(huán)球旅游達人,旅行體驗師、自由撰稿人、嘉賓主持、旅行分享師、跨界自媒體人。已只身旅行過五大洲40余個國家,200余座城市。